峰峰小笔 作品

第134章 《 碑噬万熵》(第2页)

李昭阳感到手中陌刀越来越沉,低头只见刀身上的汜胜之幻影正在变淡。他突然想起师父临终前的话:\"农道者,顺天应人也。若见天地失序,当以汗血灌之,以心火燃之。\"

\"阿史那汗王,借你狼旗精血!\"他大吼着接过突厥汗王掷来的狼首纛旗。旗杆上缠绕的狼筋突然绷断,渗出的不是血,而是凝结的冰晶——那是突厥先祖在贝加尔湖畔与天斗时留下的「冰魂」。

陌刀接触冰魂的瞬间爆发出刺目蓝光,李昭阳纵身跃起,刀刃劈向浑天仪的「子丑之交」处。这一刀凝聚了农道的「生之气息」与突厥的「死之意志」,竟将仪轨劈出尺许宽的裂缝。裂缝中涌出的不是机械零件,而是无数卷泛黄的竹简,每卷竹简上都写着《齐民要术》的片段,只是字迹都被鲜血浸透。\"这是...贾思勰的真迹!\"柳寒霜惊呼。作为机关术传人,她自然知道这部农学巨着的分量,却没想到竟被用来镇压玄武门的杀劫。

竹简如暴雨落下,每片竹简触地便化作三尺麦田。原本被毒麦覆盖的土地上,竟长出金黄的麦穗,麦芒上闪烁着露珠般的光芒。李昭阳认出这是《汜胜之书》中记载的「嘉禾」,传说只有在太平盛世才会出现,能驱邪避凶。

崔文鸢的脸色第一次出现慌乱。她操控投石机再次瞄准浑天仪,却见裂隙中涌出的竹简突然组成一道城墙,将仪轨牢牢护住。那些写着「耕者有其田」「粟麦轮作」的竹简,此刻竟比铁魔的玄甲铁还要坚固。

\"不可能...陛下的星爆秘火...\"她喃喃自语,指尖的朱砂痣渗出鲜血。当年在感业寺,武则天曾亲手在她耳后点上这颗痣,说这是「天子朱砂」,能保她百邪不侵。如今痣中溢血,难道连武周的气运都要耗尽?

阿史那摩的狼头刀已经砍断七棵血叶槐,刀刃卷口处沾着紫黑色树汁。他望着麦田中穿梭的李昭阳,突然想起突厥谚语:\"汉人用锄头耕地,突厥用马刀守土,可在天地眼里,都是蝼蚁。\"

\"柳姑娘,接住!\"李昭阳掷出陌刀,刀身在空中化作一道光河,正是用运河玄冰与农道真意凝成的「熵能之河」。柳寒霜本能地伸手握住刀柄,却觉一股浩然之气顺着经脉直冲丹田,竟将碎裂的玄铁环残片重新聚成一道光环。

\"用《天工策》残页引火!\"李昭阳的声音穿透战场,\"焚尽这些杀劫之气,还天地清明!\"

柳寒霜咬牙咬破指尖,将带血的《天工策》残页抛向光河。纸片遇火即燃,竟化作三百只青铜飞鸟,每只鸟嘴上都叼着一枚火种。飞鸟扑向浑天仪的裂隙,瞬间爆发出耀眼光芒,将玄武门的杀劫之气与铁魔的邪祟之力一同点燃。

剧烈的震动中,犁碑终于不堪重负,轰然倒塌。碑底露出的不是泥土,而是一块刻满星图的石板,正是传说中黄帝用来定历法的「河洛石板」。石板上的星图与浑天仪遥相呼应,竟在空中结成巨大的罗盘,将所有的邪火、毒雾、铁魔都吸入其中。

崔文鸢看着手中的投石机逐渐崩解,终于流下泪来。她从袖中取出半颗荔枝核,那是昨夜在骊山行宫遗址捡到的。核上的龙纹突然发出微光,竟在她掌心刻下一行小字:「星爆再临日,女皇归位时。」

\"原来陛下从未放弃...\"她低语着将荔枝核放入口中,突然感到一股热流从丹田升起。投石机的残片在她脚下重组,竟变成一架燃烧着火焰的凤凰形态机关鸟。

\"后会有期,诸位。\"她骑上机关鸟,在火光中振翅高飞,\"当荔枝第三次红透时,我们终会在真正的骊山行宫重逢。\"

李昭阳望着她远去的方向,只觉手中的狼首纛旗突然变得轻盈。旗面上的狼头图腾竟褪去血色,露出底下用突厥文写的「和平」二字。他转头看向柳寒霜,发现她耳后的守宫砂不知何时已淡去,露出一道细长的疤痕——那是当年在掖庭宫,为保护崔文鸢被簪子划伤的痕迹。

\"她...变了。\"柳寒霜轻声说,指尖抚过疤痕,\"但有些东西,终究没变。\"

阿史那摩突然发出长嚎,声音中不再有战意,而是带着草原狼般的苍凉。他指向东方,只见骊山行宫的轮廓终于清晰可见,宫门匾额上的「长生殿」三字却在月光下渗出血水,变成「万熵殿」三个狰狞大字。

李昭阳握紧陌刀,感受着河洛石板下传来的脉动。他知道,这场关于农道与杀劫、传承与复辟的战争,才刚刚揭开序幕。而他们手中的农具与兵器,都将在即将到来的「荔枝星爆」中,成为决定天下命运的关键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