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 永镇山河》(第2页)
崔文鸢的星舰残骸此刻已化作巨大的风车,叶片上刻着《齐民要术》的活字,每转动一圈,就有无数农业知识随着微风散播到各个时空。阿史那摩的部族支起新的帐篷,帐篷外晾晒着中原的麦种和他们改良的抗寒粟米,炊烟与麦香交织,在量子真空中画出和平的图腾。
当最后一滴量子肥雨落入犁碑下的土壤,整个二十四维空间突然安静下来。李昭阳与柳寒霜并肩立于碑巅,望着脚下生长出的新宇宙——每个星系都呈现出麦穗的形态,恒星是饱满的麦粒,行星自转轴处矗立着青铜耒耜,彗星的拖尾闪耀着《汜胜之书》的终极箴言:种天地者,自镇山河。
\"你听。\"柳寒霜忽然说。
微风中,千万个时空的农人同时发出吆喝,那声音穿过虫洞,汇集成撼动星辰的合唱。李昭阳闭上眼睛,听见了河姆渡的骨耜撞击陶盆,听见了汉代的牛铃摇曳晨昏,听见了未来的播种机在火星土壤里埋下希望。这些声音交织成最雄浑的战歌,比任何兵器都更有力量。
崔文鸢不知何时爬上犁碑,将一面绣着\"农\"字的旗帜插在顶端。旗帜在量子风中猎猎作响,布料上的经纬线竟是用dnA链编织而成,每个碱基对都写着农人的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阿史那摩的编钟再次响起,这次的旋律里多了中原的竹笛和草原的马头琴。李昭阳摸了摸犁碑上的刻痕,发现不知何时多了行新的文字——那是用突厥文写的\"共耕\",旁边用甲骨文刻着\"同守\"。
夕阳的余晖洒在麦田上,每颗麦粒都折射出七彩光芒。柳寒霜的量子身躯渐渐融入犁碑,化作碑顶的麦穗图腾。她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以后的日子,就交给这些麦苗吧。它们会记得,曾经有一群人,为了让天下人有饭吃,拼尽了全力。\"
李昭阳握紧熵镰,镰刃垂落处,一株麦苗破土而出,叶片上凝结着露珠,映着他和柳寒霜重叠的倒影。远处,崔文鸢正在教阿史那摩的孩子们用活字版印制农书,笑声像银铃般洒落。
当第一颗流星划过新宇宙的夜空时,李昭阳终于明白,真正的永镇山河,不是用武力征服世界,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扎根生长。他望着漫天的麦穗星系,想起《天工策》里的话:\"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微风拂过犁碑,带来阵阵麦香。李昭阳在碑前埋下自己的熵镰,镰柄上刻下最后一行字:愿此身化作春泥,护得天下粮仓永固。然后,他转身走向正在收割的农人,断指轻挥,划出一道充满希望的田垄。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