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神农代码》(第2页)
\"有生命反应!\"崔文鸢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劫后余生的欣喜,\"坐标在含元殿遗址东侧,第三百六十五号青石板下方。\"李昭阳蹲下身,用断犁的尖端撬开砖块,只见砖缝间长出一株半透明的幼苗,茎秆上交替生长着不同时代的叶片: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状叶、汉代的耧车齿轮叶、明代的番薯藤蔓叶,顶端的芽苞里甚至隐约可见未来太空农场的光合膜结构。
神农像在此刻发出低沉的轰鸣,青铜耒耜插入地面,土壤中立刻涌出无数光链,将幼苗与虫洞、费曼图、突厥碑文连接在一起。李昭阳突然明白,这株幼苗就是贯通三千年的农业科技树,根系吸收的不仅是土壤养分,更是人类文明在农战循环中积累的全部智慧:从刀耕火种的生存本能,到量子农业的时空跨越,每一次耕种都是对熵增的抵抗,每一场战争都是文明根系的延伸。
柳寒霜轻轻触碰幼苗的叶片,叶片上浮现出《神农百草经》的基因图谱:\"看,这里是粟的抗旱基因,这里是小麦的抗倒伏蛋白,还有......\"她的指尖停在一片泛着金属光泽的叶片上,那里赫然是武则天克隆体的端粒序列,\"他们用历史人物的基因优化作物,原来农战的终极答案,是让文明本身成为种子。\"
阿史那摩捡起半块糖画碎片,糖霜在他掌心融化成突厥文的\"粟\"字:\"鄂尔浑碑里说,我们的祖先从漠北带来的糜子种,曾救过长安城的饥荒。\"他的声音里带着感慨,\"原来每个文明的种子,早就埋在了时空的土壤里,只等合适的契机发芽。\"
虫洞此时开始收缩,熵农法典的灰烬如归巢的候鸟般涌入幼苗根系。李昭阳看着手中的断犁,犁身上的麦穗纹路与幼苗的叶脉形成共振,突然想起爷爷在临终前塞给他的麦粒——那粒来自老家麦田的种子,此刻正在他的口袋里静静沉睡,等待着下一次播种。
永兴坊的市井喧嚣渐渐响起,卖糖画的老汉又开始吆喝,孩童们追逐着手中的糖画奔跑,没人注意到青石板下的幼苗正在茁壮成长。李昭阳站起身,看着神农像在晨光中逐渐虚化,青铜耒耜化作一道流光没入幼苗根部。远处的钟鼓楼传来晨钟,他知道,新的耕耘时刻又要开始了——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让文明的种子,在时空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能结出属于和平的麦穗。
幼苗的第一片真叶完全展开时,李昭阳听见了来自远古的呼唤。那是神农氏尝百草时的叹息,是后稷教民稼穑的歌谣,是所有农耕人在土地上弯腰时的心跳。他蹲下身,用断指轻轻拂过叶片上的露珠,露珠里映出的不是战场,而是千万年后的麦田,在星河下泛着金色的麦浪——那是农战止戈后的永恒春天,是用文明代码编写的神农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