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熵犁悖论》(第2页)
\"是克隆体......用武则天的dnA培育的。\"柳寒霜不知何时已来到近前,神农尺此刻正指向婴儿后颈的神经束,\"墨家机关术与现代克隆技术的结合体,神经束在吸收稻穗的生物电,这可能是他们维持量子态的能量源。\"她的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惊,作为考古学家,她曾在乾陵地宫发现过疑似克隆胚胎的生物样本,此刻终于得到印证。
阿史那摩的警告通过通讯器炸响:\"熵犁的时空裂缝在扩大!坐标指向......公元前202年的广武山。\"这位突厥后裔的声音带着颤抖,李昭阳知道,那是楚汉争霸的古战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鸿沟\"所在地。他转头看向熵犁,发现犁头不知何时已插入地面,裂缝正以犁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裂缝边缘的麦穗状涟漪里,隐约可见穿着汉代军服的农兵正在开垦荒地。
\"熵减效应在逆推时间线。\"柳寒霜掏出便携式质谱仪,检测着裂缝边缘的物质,\"这些麦穗里的碳元素正在向低熵态转化,就像......有人在用犁耕种时间,把混乱的历史重新梳理成有序的农田。\"她的话让李昭阳背脊发凉,突然想起熵农法典里的预言:\"当熵犁划过时空之野,文明将在耕痕中重写。\"
崔文鸢的纳米虫群突然发出尖锐的蜂鸣,她脸色苍白地指向狄拉克之海:那些悬挂在稻穗间的克隆婴儿正在集体睁眼,瞳孔里闪烁的不是婴儿应有的清澈,而是成年人才有的权谋之光。最靠近屏障的婴儿突然伸出小手,青铜机关鸢的翅膀拍出幽蓝火花,襁褓上的宝相花纹竟化作墨家巨子令的纹样,在空中投射出\"耕战守恒\"的全息字样。
熵犁的震动突然加剧,李昭阳感觉整座长安城都在随之颤抖。裂缝中涌出的不再是农具,而是成排的青铜战鼓,鼓面上刻着的不是龙纹,而是小麦的根系脉络。当第一声鼓声响起时,他看见远处的时空乱流中浮现出垓下之战的场景,韩信的士兵正在用改良后的耧车播种,种子落地的瞬间便抽出剑刃般的青苗——那是战争与农业的量子叠加态。
\"我们在创造新的历史分支。\"柳寒霜的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她将神农尺插入熵犁的犁柄,\"大禹的基因编辑、武则天的克隆体、墨家的机关农业,这些本应尘封的碎片正在被重新编织......\"她的话被第二声战鼓打断,狄拉克之海的稻穗突然集体转向,指向长安城的方向,每个克隆婴儿的嘴角都泛起诡异的微笑,仿佛在预示某个必然的结局。
李昭阳握紧熵犁的把手,掌心的汗渍渗入犁身的麦穗纹路。他突然明白,所谓熵犁悖论,从来不是简单的时空穿梭,而是文明在熵增定律下的终极挣扎——试图用科技的犁铧在时间的田野里耕种秩序,却不可避免地引发新的混乱。当第三声战鼓响起时,他看见裂缝尽头的广武山上,刘邦与项羽正在分食一碗麦饭,碗中米粒闪烁的,是属于未来的量子光芒。
暮色渐浓,长安城的轮廓在熵减效应中变得模糊。崔文鸢的纳米虫群最终没能阻止克隆婴儿的量子跃迁,当第一个襁褓穿过屏障时,李昭阳听见了千年之前的麦浪声——那是文明在时空长河里永不停息的耕耘,也是人类与熵增永恒对抗的开端。熵犁的倒影映在青铜鼎的量子肥液里,犁尖挑起的不仅是土壤,更是整个文明的存续悖论:我们究竟是在创造历史,还是在成为历史早已写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