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小笔 作品

第104章 《克隆麦祭》(第2页)

神农尺的蚕丝突然收紧,将柳寒霜拉向蚕茧中心。那里悬浮着颗篮球大小的球体,表面布满武周时期的宝相花纹,核心处跳动的不是心脏,而是团由麦种组成的基因云。\"这是用你的干细胞培养的王朝胚胎。\"她咬着牙将神农尺刺入球体,古基因溶液与基因云接触的瞬间,所有克隆体同时抱头惨叫,虚拟麦田里的武周旗帜开始枯萎,露出底下隐藏的原始稻穗图案,\"他们想让历史退化成单一作物的基因 onoculture,而我们要做的,是保护文明的遗传多样性。\"

李昭阳挥动妇好钺,刃口切开蝗虫群的瞬间,他看见每只蝗虫体内都封装着不同朝代的农业税册,从汉代的\"三十税一\"到唐代的\"租庸调制\",正随着虫翼的振动释放微电波,试图操控克隆体的行为。当第一只蝗虫被斩落时,它携带的税册化作灰烬,对应的克隆体突然恢复清明,眼中的金色纹路退去,露出李昭阳原本的瞳孔颜色。\"崔博士!切断基因云的王朝链接!\"他大喊着劈开蚕茧的另一处裂口,阳光透过缝隙照在基因云上,竟让某些区域浮现出河姆渡黑陶的稻穗刻纹。

崔文鸢的纳米虫群终于完成画卷。《山河社稷图》在实验室中央展开,黄河水道重新变回正常的地理轮廓,洛阳城的位置生长出杂交水稻的植株,每片叶子上都闪烁着现代基因编辑的荧光标记。当柳寒霜将神农尺的古基因溶液注入画卷时,所有克隆体的断指同时愈合,他们手中的麦种变成了混有野生稻基因的种子,落在虚拟土壤里,长出的不再是武周旗帜,而是五彩缤纷的杂粮作物。

武则天像在此时崩解成数据流。最后一颗东珠坠落时,李昭阳接住了里面封存的记忆碎片——那是武周时期某位农官的日记,记载着试图改良麦种却被朝廷禁止的往事。\"原来他们害怕的不是作物改良,是思想的多样性。\"他低声说,妇好钺的刃口逐渐恢复成量子耒耜的形状,耜头里卡着半片蝗虫翅膀,上面的《农政全书》文字正在褪去,露出底下用碳十四测定过的原始刻痕。

实验室的警报声突然停止。全息屏上的dnA螺旋缓缓展开,重新变成正常的世系表,只是每个节点都多了道麦穗状的标记。柳寒霜擦去神农尺上的血迹,发现木质手柄上的虫蛀纹路竟组成了\"杂\"字的甲骨文写法。崔文鸢的纳米虫群聚成蝴蝶形态,停在她肩头,翅膀上闪烁着\"生物多样性\"的英文缩写——尽管用户要求不用英文,但此刻的科学符号,反而成了打破王朝轮回的关键密码。

李昭阳望向实验室窗外,真正的麦田在阳光下随风起伏。他知道,这场由基因编辑引发的历史闹剧终将被埋葬,但那些试图用单一意识形态控制文明演进的企图,就像蝗虫群般永远不会绝迹。手中的量子耒耜微微发热,他突然想起神农尺里的古基因溶液,或许真正的文明传承,从来不是克隆与复制,而是像野生稻种般,在岁月的河流里不断杂交、变异,最终长成遮天蔽日的希望之树。

当第一颗改良后的麦种落地时,实验室的Ai突然播报:\"检测到古代农书基因与现代生物技术产生协同效应。\"李昭阳笑了笑,将耒耜插入虚拟土壤。这一次,长出的不是旗帜,而是株开着白色稻花的植物,花蕊里藏着枚青铜卦签,上面刻着:\"麦祭终章,文明未央。\"或许在某个平行时空,武周王朝的农官们正借着这株跨时空的作物,看见千百年后依然蓬勃的农业文明,而那,才是真正的历史不可被克隆的本质——永远向着未知生长,永远保持多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