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这可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第2页)
眼下的祁同伟,满心都是汉东全省的发展大局。
这种大局观说明他已经彻底融入了新的角色,不再局限于政法那块小天地,而是放眼整个汉东。
这样的祁同伟,才是高育良梦寐以求的接班人,让他挑不出一点毛病。
在汉东省府大楼二楼,一间办公室正紧锣密鼓地装修着,那是祁同伟的新窝,没几天他就要搬进去办公了。
里面的设备都在紧锣密鼓地更新调试。
说起来,三楼同样的位置,正是沙瑞金的办公室。
此刻,沙瑞金正一脸纳闷地看着李达康,这哥们儿平时可不怎么往他这儿跑。
“达康,稀客稀客!……怎么这时候来了?快坐。”
沙瑞金对李达康那叫一个客气,跟以前他们一块儿骑车那会完全两码事。
官场嘛,有时候就这样,哪怕对方是你上司,该有的礼数还是得有。
能坐到这个位置上的人,都不是善茬。
大家都明白,在什么场合该摆什么谱。
这就是种默契,沙瑞金现在就指望着李达康能动起来。
就这么简单,此时此刻,李达康的价值最大化。
他的初步规划还得靠李达康来落地实施。
要是还像以前那样,李达康要么推三阻四,要么敷衍了事,回头李国务那儿他没法交代。
沙瑞金跟高育良不一样,虽说名义上他比高育良高半级。
但高育良是一步步爬上来的,虽说运气也占了一部分,但他底气足,不怕李国务。
沙瑞金就不行了,他一直跟着李国务混。
万一哪天他踩错线了,那个小笔杆子随便写写,他的前途就泡汤了。
这些事他已经掌控不住了,不是因为那些小文章本身有多厉害,而是他的命运现在捏在别人手里。
这些事他早甩不掉了。
所以他得豁出去干。
既然要豁出去,那李达康就是关键人物。
现在的李达康,就是实打实的执行大将。
他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只要在北京把试点项目搞起来,出了成效,
后面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全国各地的开发商都会往汉东挤。
到时候,汉东就是经济飞跃的领头羊,这风光场面,沙瑞金能不重视?只要这一步迈出去,后面怎么发展都不重要了。
他可以借此机会青云直上,至于其他的,谁还管那些?说到底,就是这么简单。
沙瑞金对老百姓的那些心思一点不感兴趣,他眼里只有经济增长的数字。
在他看来,经济好了,还有人吃不上饭,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跟他没关系,态度相当明确。
说真的,不少位高权重的人都抱着那样的观点。
但高育良和祁同伟这种从苦日子里走出来的人就不同了,特别是祁同伟,他太明白穷人的难处了,因为他自己也挨饿受过罪。
他清楚穷人真正需要的是柴米油盐这些实在玩意儿,这是那些大人物根本看不见的。
李达康也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他也懂底层人的需求。
不过李达康跟他们不一样,虽然他出身不好,但他已经翻了身,还想着再往上爬。
这次的房产开发项目,他觉得是个机会。
他这人为了gdp什么都干得出来,要不也不会为了修路资金强行摊派,把王大陆都给逼得退了官。
这次他搞这些小动作又是为什么?难道是为了老百姓?别逗了。
他确实有点为百姓着想的心,但不多。
他更多的是看到了里面的好处,一旦成功,京州的经济排名说不定能冲到全国前面去,这对李达康来说太重要了。
但他也不想惹事,土地属性变更的事,孙连城办不了,他自己也不想冒险。
就算赵立春以前逼过他,他也没低头,怎么可能沙瑞金稍微暗示一下他就服软了?李达康可不是个容易被人摆布的人。
虽然他表面上对沙瑞金各种奉承,但实际上,他来办公室的次数比祁同伟还少。
他懂得分寸,所以才敢这时候主动上门。
这时候李达康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对沙瑞金的态度特别小心。
他开口说:“沙书记,我这次来心里有点不踏实,这事太复杂了。
在国内,房地产发展得特别谨慎。
我们汉东主要是招商引资,现在方向改了,有点阻力。
就像大风厂的土地属性变更,我实在不敢随便动,只能厚着脸皮来找您帮忙了。
您人脉广,希望能给我指条明路。”
李达康对沙瑞金说话时特别小心:“沙书记,我来这儿就是想听听您的意见。
这可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
虽然他说话挺谨慎,但话里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