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 114 章
班里同学的学习劲头好像普遍不足,老师们也注意到了,时不时地给他们灌点心灵鸡汤。
沈老师的风格则完全不同,有次上课上到一半,他刚刚讲完一道题,突然把粉笔往盒子上一丢,说道:“你们现在懂得要就拼命学,别以后出到社会之后吃苦头了,再来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好好读书。然后回头对家里的弟弟妹妹说自己现在如何如何的辛苦,让他们千万要好好学习。我告诉你,那样没有用的。一个成功的榜样比一个100个失败的例子都管用。
“现在离中考还有几个月时间,你们上几届,每一届都有好几个例子,都是模拟考试开始进步的。别觉得现在就剩这么点时间就放弃了。不努力你永远都是失败,任何时候,只要努力就还有希望。
“下个星期一开始第一次模拟考试。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别一个个都像五月天气里被太阳暴晒过的花生藤一样。”
听到这个比喻,万海潮不由得擡头朝讲台看了一眼。沈老师不愧是农村出身,这个都想得到,形容得太贴切了。
现在她的脑海里马上出现一幕五月的太阳底下,地里花生的叶子被晒得翻背了的画面。
不管沈老师的话有没有用,但“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周就要进行”这个消息就像强心剂一样,打进每一位同学的体内,个个马上精神抖擞起来。
他们一共有三次模拟考。上一世万海潮中考完之后曾经回过学校,和老师们聊起中考之前的事。好些老师的看法都有一些相似:三次模拟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高的学生,到中考的时候,成绩一般比模拟考试的还要高。
其实万海潮还想加上一个观点,这种在初中最后阶段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同学,不只中考,就算到了高中,他的成绩一般也会继续上升,除非是碰到了什么大的转折。
从上一世的经验来看,万海潮就见过他们班有三四个男生是这样的,甚至有些到了大学出来工作之后,他们的能力也都在逐步上升。
万海潮上一世曾经和班里的几位同学维持着很长时间的联系,关系不是太亲近,但有事的时候找到对方,彼此都会毫不犹豫就去帮忙。但都是后来联系上的,整个初中,万海潮和他们都仅限于知道彼此都是同班同学的状态,并不熟悉,甚至有些连话都没说过。
回来之后,万海潮并没有刻意去靠近过他们。
她无意间发现,现在他们已经和万家安温百聪他们混得很熟了。
这些都是一些夜猫子,晚饭后是很少一直坐在教室学习的,不是在篮球场上,就是在足球场上。晚自修下课过后,他们也并没有安稳地坐在教室,下课铃一响,就闹哄哄地走了,然后差不多到九点半钟后才回教室。
之后他们学到多少点,万海潮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天早上,他们依然是神采奕奕地来上课。
万海潮挺佩服他们的,不知道他们哪里的精力。难道是在球场上跑多了吗?但那样不是更耗体力吗?
这就很令她无解。
就算回到豆蔻年华,她依然活得像个中老年人,必须得按时睡觉按时吃饭,要是违背了,不是心理的问题,而是身体找她麻烦。
她可不想再得偏头痛。那种感觉,谁痛谁知道,真是生不如死。
万海潮现在是一天跑三次步。
早上和下午是以前就形成的习惯,晚上这一趟是上次和江若愚误打误撞来的。
不过晚上这一次她没跑多久,就两三圈。
大家都被模拟考试的鸡血激得埋头苦读,她们两个突然去跑步,总显得有点另类。
但没人会说什么,毕竟年级第一的头衔挂在万海潮身上很久了,一直都没人能摘得下去。江若愚原来的成绩也只是偏上,因为她有点偏科,理科不怎么好,但现在也慢慢进步了,上一次的期末考试,理科已经不算是她的短板。
去嘲笑年级第一和她一直在进步的闺蜜的学习方式,怕不是脑袋被夹了。
虽然他们这些学校也很注重升学率,特别是考入重点高中和中等师范的人数,但万海潮自我感觉,他们学校老师对他们抓得并不是很紧。从补课时间和资料的订购方面来看就知道了。
好像是有人反映学校老师有贪污行为,强迫学生订购卷子。有一次沈老师在课堂上隐晦地提了两句,也没有说清楚是哪里来的消息,是谁举报的?举报的是哪位老师?一件都不知道。
只是每次有新卷子的时候,如果是要钱的,他都会特意加上一句:卷子多少钱,自愿订购。
从那以后,不管是哪一科,他们很多要额外收钱的试卷都是自愿订购的,毕竟哪位老师都不想被贴上贪污的标签。
他们这一届的模拟考试跟往年不一样,好像是从上届开始,中考的部分题开始采用答题卡的形式,说是为了配合电脑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