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起卿 作品

第76章

第 76 章

一听到万海潮拉凳子的声音,几个人的目光“刷”的一下子看向她。

万海潮挑挑眉,“怎么了?”

“这家伙刚才说能不能让大家一起捐款帮助那些困难的同学。”温百聪摇摇头,吐槽道,“我还以为他以前是生活在城堡里呢。”

温百聪家里虽然不种地,但他的父母常年在外面做小生意,也是很辛苦,否则那么多年,他和妹妹也不用跟着小姨和小姨父生活。而且他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回老家住,知道平常人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万海潮微微一笑,“不能这么说,人家这是善良。”看到万家安双眼发亮地看着她,便话题一转,“善良是好事。不过,想将善良化为行动的时候,你首先要有做善事的资本。”

万海潮没想到在她家吃多一碗饭都担心吃穷她家的人,这会儿居然说让跟她一样家庭出身的人为别人上学而捐款。

其实万海潮不喜欢说教,也不知道自己的观点算不算正。但想到萧山叔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要是这个善良的儿子,哪一天把他在海边风吹日晒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心头一软就撒出去了,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心梗。

想到万爸说萧山叔给自己家帮的那些忙,于是决定管一次闲事,当一回不那么善良的人。

顶着万家安的目光,万海潮问骆元森:“你们的小学都是在哪里读的?”

骆元森不明就里,还是回答道:“市区。”

万海潮点点头,这时候市区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是捧铁饭碗的。而且因为政策使然,家里的孩子最多就一两个,多了工作就要丢。就算不是吃商品粮的,占着地利,做点小生意,家境也比他们农村的好太多。反正这家伙以前没怎么见过真正的穷人。

万海潮又问道:“你们前面一年半的初中在哪里上的?”

“在我舅舅养虾的那个镇上。”骆元森想了想又多加了一句,“我舅舅请了一个人专门照顾我们的生活。”

呵呵,怪不得。

总之这是个没吃过苦,对穷没有什么概念,对钱也没概念的城市少爷。

怪不得温百聪说他生活在城堡里。

万海潮问了骆元森两个问题之后,转过来问万家安:“你觉得要是捐款,你会捐多少?其他人又会捐多少?有多少人会捐?”

万家安张张嘴巴,说不出话来。他除了知道自己可以捐多少之外,其他两个问题他是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开学虽然只有几天,但他每天和那些住宿生同吃同住,大家平时吃的饭菜是什么样的他也见过。

略略一想,隐隐觉得自己刚才说了一句蠢话。

万海潮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准备好好给他算一笔账。

“你知道我们一学期要给学校交多少钱吗?”万海潮不等他回答就自己接上去,“走读生每学期400多块,我们住宿生每学期超过650。还有伙食费,按最低的标准算,每天都在学校的饭堂吃素菜,一天两块五,一周十二块五。周五下午回家,不在学校吃,可以减去一块,十一块五。但是作为学生,总有点什么东西要买。家境一般的女生,一个星期二十块都没什么剩的。很多人还从家里带咸菜来就饭,这样可以省一点菜钱。”

万家安听到这里,眼睛一下子睁得老大。他住男生宿舍,一般的男生都不会带咸菜,他不知道原来女生过的比男生更苦。

万海潮看他一眼,继续说道:“我不算多,折中算一周十五块。一个学期二十一二周。其他的不算,学杂费和伙食一个学期就要1000块,一年就要2000块。你可能觉得2000块不多。但我们老师一个月工资也就七百多块。供一个初中的孩子,差不多要我们老师三个月的工资。那些家里条件比较差的同学,家里的孩子肯定不止他一个,起码三四个。你算一算要多少钱?”

万海潮看他愣在那里,有点不忍心说下去了。但既然算开了,就算清楚:“你知道农村一般家庭一年的收入是多少吗?传统的稻种亩产最高也就800斤左右,这是稻谷,现在的大米一块钱一斤。稻谷脱壳成大米,最多就剩下七八成。现在的花生收购价一斤在一块三毛五到一块五之间。花生的亩产最多的就五六百斤,一般都是四五百斤。

“在我们村是一个人差不多有一亩地。这是合政策的小孩才有,超生的就算有也很少。像他们比较靠山的可能人均的田地还更加少。你可以算一下那些人家里有多少地,每年有多少出产。”

“一年种两季,你算一下光靠种地有多少收入?而且还要交公粮呢。其他的我不知道,我家以前用粮食交公粮的时候,差不多一季的稻谷就没了。当然,秋收之后还可以种点辣椒。种辣椒的地是有要求的。要经常浇水,最起码得有水源。现在这一季的辣椒是个例外,以前的话一般家庭种辣椒的收入在一千多到五六千之间。你数学就算不好,这些加减乘除应该也可以算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