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第2页)
物理是新课,只学了半学期,她以前学的还没完全还给这位老师,平常课堂也就相当于温习了,这一科也不怕,再把平常的习题和卷子过一遍就行了。
初中的英语对现在的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为了安心,再翻一遍课堂笔记。
语文要下一点功夫,无非就是背诵。重来一遍,语文就得老老实实地重学一遍。上一世她看过的杂书太多,冲淡了对学生时代所学课文的记忆。
还有政治,这也是背诵之中的重点,要准确无误地记住知识点,不多也不少,这是关键。
曾经接触过的那些信息,对她现在学文科来说,又有好也有坏。好的方面是思维开阔了,眼界开阔了。不好的就怕会和那些信息弄混乱,所以得下功夫去记牢记准它。
以前的政治课,她是不会做笔记的,都是在课本上画,现在每一科她必须都会有一个笔记本。
中秋节的那天买回来的那些图画本,第二天她就用上了。
新课就随堂做,已经上过的就利用各种闲余时间一课课地补回来。
现在她手里的笔记全部都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的。
这种方式,改变的不只是做笔记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习惯。
就比如政治,每一课就像一棵树,大的要点是主干,好像被树木根部往上输送的水分,只要枝干不断,到哪都是畅通的,很快就能记住那些重点要点,继而勾连起那些细小枝叶。
这样一来,整棵记忆的大树就被拿下。
万海潮基本没费什么大力气就复习过几遍了。
虽然她上一世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时候没有费多少时间去背政治也可以考得不错,但那种只要是依赖天生的记忆力。多数都是短时记忆,考完试了,没过多久就忘了七八成了。
江若愚背诵政治的时候喜欢到校园外面去,每天天下午吃完晚饭,就开始收拾东西,背着小背包,站在外面等万海潮。
万海潮曾经也喜欢去,现在外在环境对她来说没那么重要,不过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树木和绿草,心情还是挺愉快的。
他们常去的是三栋教学楼后面那一片树林里。
这些树木基本都是桉树,树根往上两三米的地方基本上没有枝叶,只有一条直直向上的树干。视野很好,藏不住人,也藏不住动物。不必担心会发生会有什么坏人或者动物跑过来看不见的事情。
因为在学校后面,虽然隔着围墙,但林子不远处就是学校的篮球场。下午放学后,那里一般都有人在,中学的师生,小学的老师,还有住在镇上的一些人也经常来这里打篮球。
在林子里经常听到篮球的砰砰声,偶尔也有人的欢呼声。
每到临考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选择来这些地方背书。
像这样的地方,一共有三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有些人喜欢地势高一点,可以俯视外就有一条运河,运河两边就是农田。金灿灿的夕阳下,经常有牧童牵着黄牛在水边走过。
有些人喜欢草坪多一些,篮球场到操场的这一片树林就是。秋天的天气干燥,可以随便做。春夏季节就要注意了,要是穿了浅色的裤子,说不定屁股后面会印上一个绿色的草叶子印。
万海潮和江若愚选的这一片的地势也是比较高的,只要是它的东北方向有一片山坳,那里也种满了树,要是眼睛累了,往高点一站,一擡眼就能看见一片各种深度不同的绿色组成的连绵一片。
站着看一会儿,眼睛舒服了,人的心胸也开阔了。
大家不管认不认识,到了这里,一般都不打招呼,除非是有事。
每个人隔个十米八米选个地方,或坐或站,就开始背诵。那些声音大的,都会自觉地走远一些,反正地方大。
那天万海潮和江若愚背完了往回走的时候,路过篮球场,看见他们班和隔壁班的男同学正在打篮球。
两人正说着话,万海潮突然听到有人叫:“万海潮,把我把衣服拿回教室!”,她一转过头,只见一件衣服袭来,兜头把她罩了个严实。
万海潮赶紧用力把衣服从头上扯了下来,看到温百聪站在不远处有点紧张地看着她:“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想让你把我衣服带回教室。这衣服不脏,刚洗过的,我还没穿过。”
整个篮球场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掉落一更。
求收藏啊,右上角点进作者专栏收藏作者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