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再见本杰明(第2页)
丹鼎派可追溯至先秦方仙道与汉魏道教,以炼丹术为核心,早期以炼制外丹(金石丹药)为主,追求肉体长生。魏晋至隋唐时期,外丹术盛行,以《周易参同契》为理论基石,认为通过铅汞等矿物炼制“金丹”,服食可成仙。东晋葛洪着有《抱朴子》系统阐述外丹理论与神仙思想。
但因丹药中毒事件频发,唐代多位皇帝服丹暴毙),至宋元逐渐转向内丹修炼,以《黄庭经》《悟真篇》为经典,主张“性命双修”,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步骤,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强调以人体为“炉鼎”,炼化精气神。北宋张伯端所着《悟真篇》奠定了内丹理论体系,被尊为南宗祖师。
至于全真道,则是三教合一的内丹革新,代表人物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提及的很多人物。它由金代王重阳于终南山创立,主张“三教圆融”,以道家为本,兼摄儒释。元代丘处机受成吉思汗敕封,全真道成为北方道教主流,与正一道并立为道教两大派。倡导“儒门释户道相通”,吸收佛教心性论与儒家伦理,弱化符箓科仪,强调心性修炼。主张以“澄心定意”修性,以“打坐炼气”修命,主张先性后命,注重禁欲苦行。要求修道者“内外日用”,既内修清净,又外行济世,如兴修水利、赈济灾民。
内丹体系继承丹鼎派内丹术,但简化繁琐步骤,提倡“清静无为”的自然修炼法。制定严格戒律(如《全真清规》),禁婚娶、茹荤,强调云游参访、丛林共修。
代表人物王重阳着《重阳立教十五论》,奠定全真教义。全真七子龙门派祖师丘处机、马钰等,分创七大支派,推动全真道社会化传播。《道德经》《孝经》《般若心经》并列为必修典籍,体现三教融合。
所以,可以说丹鼎派是道教修炼术的集大成者,全真道则是其理论在宋元时期的革新形态。二者共同构成道教内丹学的主干,全真道通过三教合一与组织化改革,使丹鼎思想从方士秘传升华为普世宗教,深刻影响了东亚精神文化。
当然,正如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了解西方宗教里各种纷繁复杂的派别划分与彼此关系一样,本杰明也不可能把道教的这些流派弄得条分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