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熊猫犬的苍阁主 作品

第389章 米虾

米虾,又称虾米,其制作方法与米豆腐(在其他地区也被称为米凉粉)的工艺如出一辙。首先,将米仔细地用水淘洗干净,确保去除杂质,然后将其浸泡至发胀。接着,使用传统的石磨将泡胀的米磨成细腻的米浆,并将其倒入锅中。

当锅中的米浆开始沸腾时,需要不停地搅动,以防止其粘锅或结块。持续搅拌,直到米浆变成浓稠的浆糊状。这时,准备一个钻有许多指头大小孔的葫芦瓢,将浆糊状的米浆通过这些小孔,一滴一滴地滴入凉水中。

随着米浆的滴落,它们会迅速在凉水中凝固,形成一粒粒酷似蝌蚪的米虾子。实际上,在这个阶段,将其称为“米蝌蚪”更为形象贴切。然而,由于虾子富含更高的营养价值,且在这种内陆地区相对罕见,因此人们更愿意称之为“米虾”,这样的称呼听起来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

待米虾完全冷却并凝固后,将其捞出,放入酸汤中。酸汤的酸味与米虾的嫩滑相互映衬,再加入适量的辣椒酱,增添一抹辣味。一口下去,酸辣爽口的味道在口腔中爆发,让人在炎热的夏天里感受到无比的清爽和满足。

卖米虾的是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但他们的笑容依然灿烂。老头的家族世代以务农为生,他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因为他姓白,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白米虾。

白米虾的父母也是靠卖米虾为生的,那时候他们在观音庙前摆起了小摊。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米虾继承了这门手艺,并将其发扬光大。然而,时代在不断变迁,刚解放后,人们对拜神仙的热情逐渐减退,白米虾意识到这一点后,果断地与妻子在文昌阁附近支起了一个新的摊子。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社会环境又发生了变化,摆摊设点做生意不再被提倡,白米虾无奈之下只好回归集体。但他心中对卖米虾的热爱从未熄灭。

终于,土地包干到户的政策实施后,小买卖逐渐恢复了生机。按理说,城里的人流量更大,市场更为广阔,但白米虾却对那里毫无兴趣。他依然选择了那个熟悉的老地方——文昌阁。这里虽然人少一些,但有一个特别的优势:读书人多。

白米虾深知,这些读书人通常比街上赶场的人更舍得花钱。毕竟,只有亲身体验过挣钱的艰辛,才会懂得钱的来之不易。而这些读书人,往往没有经历过太多生活的磨难,对于一些小小的享受,他们会更加慷慨。

唐哲他们三个人到达目的地时,发现有几个学生正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有说有笑地享用着美食。唐哲径直走向白老汉的老婆,微笑着说道:“婆婆,麻烦来三碗米虾。”说罢,他便转身走到另一张空桌子前,稳稳当当地坐了下来。

沈月和林丽见状,也紧跟着走了过来,一同在唐哲身旁落座。没过多久,白米虾就被端到了他们面前。热气腾腾的白米虾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