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村夫 作品

第196章 匠心迷局:数字浪潮下的暗礁与曙光(第2页)

沈野带着摩托车队在城郊的废弃工厂堵住了张强。皮衣男人一把揪住他的衣领:“说!那些抹黑视频和数据窃取,是不是都是你干的?”张强挣扎着冷笑:“你们以为靠几个破视频就能守住传统?数字化时代,只有资本和技术才是王道!”

法庭上的对决堪称惊心动魄。当陈默展示出张强的犯罪证据,以及数字博物馆原始数据的时间戳时,原告席上的高校代表脸色骤变。而此时,真正的幕后黑手终于浮出水面——寰宇控股的前高管,联合某科技巨头,企图通过窃取数据,打造自己的“非遗数字帝国”。

舆论的反转如潮水般汹涌。网友们自发组成“数字守窑人”,对抹黑视频进行逐帧分析辟谣;各国非遗传承人录制视频力挺“青焰2.0”,分享自己参与建设的过程;甚至有黑客组织公开声明,愿意为数字博物馆提供免费的网络防护。

但真正的危机还在内部。陈默在董事会上提出,暂停数字博物馆的商业化运营,转为公益性质的非遗数据库。这个提议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不盈利,难道让股东们做慈善?”李总拍着桌子,“我提议更换ceo,让专业的人来挽救公司!”

关键时刻,王秀兰坐着轮椅出现在会场。老人颤巍巍地举起一个陶碗,碗底刻着“光绪三年”的字样:“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那时候没有数字,没有资本,有的只是一双手,一团泥。”她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现在孩子们能在网上看到老祖宗的手艺,难道不比赚钱更要紧?”

小雯也站了出来,展示了一组数据:数字博物馆上线后,全国有超过十万名青少年注册学习,其中83%的人表示“对手工艺产生了兴趣”;更有300多位海外华人,通过平台联系到各地非遗传承人,拜师学艺。

最终,董事会以微弱优势通过了陈默的提案。三个月后,“青焰非遗数据库”全新上线。用户不仅能免费学习所有工艺,还能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全球匠人交流。数据库首页,挂着王秀兰的一句话:“手艺会说话,只要你愿意听。”

在老街的庆功宴上,李大爷的三弦曲依旧悠扬,张阿姨剪出了“数字守艺”的新花样。陈默抱着女儿,看着小雯在教孩子们用平板电脑设计陶器,王秀兰则在一旁指导。远处的窑炉里,新的陶坯正在烧制,火光映照着墙上“守艺”的匾额,古老的匠心,在数字浪潮中,找到了新的栖身之所。而那些暗礁与风浪,终将成为传承之路上的注脚,见证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如何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