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招降(第2页)
“其三,并非所有扶桑人都要驱离,可留下两类,其一,身强力壮顺从之男子,此辈可充作苦力,开山采石、修路筑城、疏浚河道、下矿挖煤,可节省移民民力。”
“其二,年轻的、未婚的扶桑女子,我军将士,后续移民,必有众多未婚男子,留下这些女子,许配给他们。”
“一则解决婚配,安定军心民心;二则加速血脉融合,其诞下之子,便是我大楚子民;三则,女子相对温顺,更易接受教化。”
方南最后强调道:“城池一旦占领,立刻废除扶桑年号、历法,销毁其神社供奉之神主牌位,焚毁其记载所谓‘神国历史’、‘武士道精神’之书籍!”
“所有街道、府衙、城门,立刻更换我大楚文字名称,推行大楚官话,教授大楚文字,凡我大楚子民移民至此,所分田产屋舍,皆优先挑选上等!要让这东瀛之地上唯有‘楚韵’,此乃绝其根本,永除后患!”
镇国公听着方南的方略,眼中精光爆射,抚掌赞道:“好!方南此策,深谋远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破国为下,灭种为上,就依此办理,传令各军,破城之后,依此方略行事。”
“周勇!”
“末将在!”
“派一嗓门洪亮之士,持本帅手令,前往城下喊话招降,火炮营做好准备,若其冥顽不灵……即刻攻城!”
一名熟悉扶桑语言、嗓门洪亮的楚军,手持盖有镇国公大印的招降书,在数名持盾兵的护卫下,策马来到博多城护城河外约百步之地停下,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向着城头高声宣读:
“城上扶桑守军听着,吾奉大元帅令,晓谕尔等:尔国主昏聩,公卿贪婪,屡纵倭寇,屠戮我大楚子民,劫掠州县,罪恶滔天!”
“今我天兵跨海征伐,乃行天罚,尔等水师已灰飞烟灭,博多港已成齑粉,尔等困守孤城,兵微将寡,粮秣匮乏,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现给尔等最后机会,打开城门,放下武器,跪地投降,大元帅承诺:降者免死,百姓性命财产,亦可保全!”
“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待城破之时,杀无赦!尔等家眷,亦难逃株连,是生是死,是荣是辱,全在尔等一念之间,速速开城献降!”
洪亮的声音清晰地传上城头,在死寂的战场上回荡。
城上的守军出现了明显的骚动,许多士兵面面相觑,眼神中流露出恐惧和犹豫,投降的念头,如同野草般在绝望的土壤里滋生。
城楼内,少贰经资、藤原兼实、源赖光、岛津忠信等人脸色惨白。
投降?或许能暂时活命,但京都的藤原关白、天皇陛下会如何看待他们?
家族、封地、妻儿老小……必然会被视为叛徒,遭受最残酷的清算!武士的荣誉也让他们无法接受不战而降的耻辱。
“不能降!”岛津忠信第一个跳起来,双眼赤红,“武士的尊严何在?家族的荣誉何在?楚人狡诈,其言不可信,他们就是想要不流血地拿下城池,只要守住,京都的援兵一定会来!”
源赖光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只剩下疯狂:“射箭!射死那个狂妄的使者!用箭矢告诉楚人,武士的答复!”
城头上,一些死忠的武士和士兵拉开了弓。
“嗖!嗖!嗖!——”
几十支箭矢射向城下的楚军使者,大部分射程不足,无力地落在干涸的护城壕里,只有两三支勉强飞到盾牌前,也被盾牌挡开,发出“笃笃”的闷响。
使者毫发无损,但城头射箭的行为本身,就是最明确的回答,冷笑一声,不再多言,调转马头,在盾牌的护卫下,从容撤回本阵。
“混账!冥顽不灵!自寻死路!”
目睹这一切的镇国公勃然大怒,眼中杀机四溢,“给脸不要脸,传令: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