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不言而喻

懂得和明悟,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不同的东西。

等他踏上元婴路,循着天地间的经脉,去感受天地间的火焰,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时,他就已经完全知道,自己到底差在哪里了。那多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他所缺少的,就是明悟!额外的知识!

在他的记忆中,有一种叫做“知见之障”的说法,因为见识越多,见识越广,就越能描述出一个层次,每一种方法,每一种方法,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像是无所不知。

然而,这一切,都不属于他。

在这感悟之中,知晓的多了,便越是不容易明白,唯有大的机遇与机遇,方能忘却,方可获得顿悟。

如今回想起来,他对金乌一族的了解,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的认知,只是别人的思维方式而已,自己竟然还在自鸣得意。

林天耀就仿佛是一尊泥塑木雕,在那巨石上,一打坐就是三天三夜。

日升月落,日月沉浮,周围的行人,没有一丝干扰,没有一丝干扰。

然而,就在他似乎要就此永久坐下之时,耳畔却传来一道柔和的嗓音:

“小伙子,别灰心,以后的日子还很漫长。”

说话间,他将肩膀上的东西放了下来,拿出一林马凳,坐了下来。

在他看来,林天耀就是一个做不成生意的小本经营,左右为难的小人物。

这是他这些天来,唯一一个和他说过话的人。

这一眼,倒是让她有了点兴趣。

这人中年清隽,一副书生模样,似乎也是个饱学之士,挑着挑着的货物也不算太重,但也让他背部酸痛,连站都站不稳,一看就是没做过什么粗活的人。

但此时,他所做出的一切,都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让林天耀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支起锅子,加料,生火,烧水,往一包黄豆,再加一些药材。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将盖子合上,看着林天耀,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然后取出一本书,一本笔墨,一本一本地翻看,一本一本地写着,偶尔还会发出一声惊叹,仿佛是没有听到一般,整个人都沉浸在了喜悦之中。

林天耀见此,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慢慢地移开了视线。

在这名文士的眼中,他仿佛能感受到一种纯净而快乐的感觉,但这些都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很快便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中。

但即便是这样,他也感觉到了一丝异样,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中年文士的身上,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一种本能。

半日之后!

这一日之中,一共有三支商队经过,每一次商队的钟声,都会让这名中年文士放下手中的书,烧开一锅水,盛上一碗,便会请过往的商队过来休息。

好不容易来到这里,有一盏明亮的灯火指引,再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绿豆汤,实在是太好了。

那名中年文士,明显已经干了很长时间,来往的商贾们也都明白他的意思,所以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一杯青菜羹里,说着自己的故事,或者是轶事,或者是自己的人生,或者是快乐,或者是悲伤,都被他记录了下来。

所有人都走光了,那名中年文士拿着一份稿子,兴致勃勃地念着,一边熬着新的一批,一边等待着下一批。

看到这里,林天耀眼

逐渐明亮,仿佛是看到了一些什么,但就是抓不住。

走遍天下的商人,有无数的故事;中年文士,喝着一碗绿豆羹,双手不停地写着。

这一幕,林天耀看在眼里,没有丝毫的遗漏。

他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像是从这几天的沉思中抽离了出去,眼眸中有光芒一闪,似乎明白了什么,却没有抓住。

当年的梦婆婆,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伪装成一个乞丐,熬着一碗饭,改变了自己的梦境,从所有人的梦境中,参悟出了一些东西。

他的所作所为,与眼前的中年文士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修为高深,一个是文士。

林天耀也不去打搅他,只是安静地听着那些从商队之中走出来的商人们讲述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来的时候听记录,走的时候看书,读书人的生活很热闹,也很丰富,和这座灯火通明的集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空中的夕阳,像是经过了一场盛大的舞蹈,终于卸下了所有的色彩。

他并没有要走的打算,而是将一盆黄豆,倒在了锅里,继续炖着。

远方,那座若隐若现的城池渐渐变得朦胧,变得安静下来,就像是一头沉睡的怪兽,只有炊烟还在,像是一头沉睡的野兽在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