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走出淮水县城(第2页)

既然心中不安,那肯定就要想办法将这个令他们不安的因素铲除掉。早在赵四郎去宁州的第二个月,有次张阿武过来小饭馆吃饭,期间谈到了赵四郎,说是赵四郎刚到宁州的当天,就撞上了赵家二叔,还把赵家二叔修理了一顿。后面赵家二叔又在街上遇见赵四郎,叫家丁围着赵四郎打,二十来号家丁围着打赵四郎一个人打。而这些,赵四郎在信上并未提及,只说自己一切安好。所以,要说她一点儿都不担心赵四郎在宁州那边的处境,那是不可能的。……可这跟她的冰皮月饼有什么关系啊?沈玉楼还是没想明白其中的关联,忍不住低头沉思起来。李有福没打扰她,拿起一个月饼吃,由着她去想。沈玉楼也没让他等太久,很快便想白了缘由,有些不太确定道:“师父是打算,将这冰皮月饼,送到宁州那边去卖?”淮水县城只是个下县,不大,五家分店的体量已经是极限了,再在本县继续扩张下去,意义不大。毕竟城内只有那么多人不是。而宁州跟淮水县城又不一样,那里的人不知道福来酒楼,也不知道福来酒楼里有个厨艺精湛的李大厨,是宫中御膳房总管的亲传弟子。他们想把有间食铺开到宁州那边去,并且一炮打响,需要提前铺下路。果不其然,就见李有福点头道:“我打算将宁州,作为咱们往外扩展的第一站。”“我在宁州城那边有个好友,是经营糕点铺子生意的。”“你这冰皮月饼做法新颖,味道也极好,推上市后,必定大受欢迎。”“所以,我打算将这月饼,放到他铺子里,让他帮咱们做一波宣传。”这样,他们的饭馆还没开过去,名声就已经先打出去了。等他们有间食铺在宁州城那边正式开业,便不必担心无人知晓。这叫提前预热。沈玉楼一下子便想到了其中的关窍,她满眼钦佩地望着自家师父,“要是这样的话,那我还可以再多做些不同种类和口味的月饼出来。”“好好好,那你赶紧做!多多益善,越多越好!”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沈玉楼便领着群厨师,一头扎在厨房里制作各式月饼。苏式月饼,广式月饼,台式月饼,全都搬上阵。每一款月饼里又分三四种口味。正所谓口味繁多,总有一款能留住你的胃。八月初七,第一批月饼运出淮水县城。李有福特意雇用了快马车队,头天出发,第二天下午,运货的车队便抵达宁州府城。第二天开市,宁州府城的黄记糕点铺子里,便开始对外售卖这些月饼。临近中秋,很多糕点铺子已经开始上月饼了。但像这样造型别致,个头又小巧的月饼,大家还是头一次瞧见。“月饼不都是很大一个吗?这是什么月饼,怎么这么小?”“是啊是啊,而且瞧着颜色也不像是月饼,都没焦黄呢,别不是没烤熟吧?”伙计闻言笑道:“这个叫冰皮月饼,不是烤的,是蒸的,跟普通月饼不一样,味道极好……不信您可以尝尝。”伙计说完,用竹签子插起一块提前切好的月饼递给客人试吃。那人接过吃了口,又吃了一口,忙摸出钱袋道:“果真好吃!快快快,给我包十个……不,包二十个,我要二十个这样的月饼!”黄记糕点铺子本来就是家老字号,信誉有保,没人觉得这人是托。况且还可以现场试吃呢。于是四周观望的客人们也都纷纷摸出钱袋子。小伙计笑着推销道:“咱们这里今天不仅有冰皮月饼,还有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不同的月饼不同的口感,味道也都是极好的,都可以先尝后买!”“话说,你们铺子,今天怎么出了这么多新颖的月饼?以前可从来没见你们卖过这些啊。”“诸位误会啦,这些月饼,可不是我们黄记糕点铺子做的,我们是跟有间食铺合作,从他们那里拿的货!”赵四郎刚好从铺子门前过,“有间食铺”四个字入耳,他猛地停下来,满脸不可置信,连忙抬头去看铺子上挂着的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