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这样的提议未免显得太过幼稚(第2页)
然而,对方是何雨柱!
这让他不由自主地更加恭敬,之前的不快也一扫而空。
\"您直接叫我柱子就行,听起来亲切些。
咱们虽同为科研人员,但不必拘泥于形式。
\"
何雨柱坐在王教授身旁,微笑着说。
\"好……那您之前提到什么?\"
回到正题后,王教授赶忙提起先前的话题。
\"您刚才讲到二战后期,熊国的钢铁洪流在面对...\"
关东军鼎盛时期,确实具备强大的杀伤力与威慑力,但这主要归因于双方实力悬殊。
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无异于儿戏。
负责人沉吟点头。
作为军事领导者,他对历史战役的剖析向来深入。
昔日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在龙国风光一时,但遭遇熊国时却不堪一击。
这一战给龙国带来深刻震撼。
然而事后复盘却发现诸多问题。
“这就好比原始部落遇到海上霸主,用弓箭对抗现代枪械,虽偶有反击,大多仍是溃败。”
何雨柱言辞犀利。
王教授等人思索片刻,深感此话有理。
面对熊国机械化部队,关东军形同待宰羔羊。
“这其中涉及士气、地势等多种因素。
精心布局北方的关东军早已被抽调精锐,多为新兵,一触即溃,最终酿成此败局。”
话题转至当下,熊国虽非直接对手,但从战略角度看,应视邻国为潜在威胁。
若再遇类似情形,能否避免关东军的覆辙?
依我看,单靠传统武器难以抵挡熊国的攻势。
众人屏息聆听。
何雨水从未见兄长展现这般见解。
平日只是院中威严,此刻才知其智慧超群。
连一向严肃的王教授也专注倾听何柱看似荒诞的言论。
“何同志,容我补充一句。
改进后的反坦克枪重量减轻,实验显示对敌效果显着,且即将大规模列装。
尽管成本较高,但国家钢铁产量提升,供应不成问题。”
此结论基于多次实验得出,反坦克导枪的研发已进入量产阶段。
“你们提到的那些二战末期的轻型装备,在面对主战装备时简直不堪一击!若论及主战装备,别说普通步枪,即便是常规火炮也难以对其构成实质性威胁。”
何雨柱神情凝重。
“我们正在研发新型反制武器,但对方显然也在不断改进装备的防护性能和重量分布。
我不久前访问过北方某国,他们正计划全面替换老旧型号,转向更先进的主战系统。
那些过于轻便的旧式装备,甚至无法参与局部冲突。”
听到何雨柱的话,王教授面色愈发苍白。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开发更高性能的反制工具?”
王教授的一位弟子忍不住插话,却在说完一半后迅速住口。
这样的提议未免显得太过幼稚。
所谓反制武器,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种枪械,其威力究竟有多大?
在何雨柱看来,即便日后声名鹊起的rpg火箭筒,对装甲车辆或特殊用途载具的威胁也较为有限。
而在面对军事大国的主战平台时,这类武器充其量只能算作无足轻重的小玩意儿,三发齐射或许才能勉强造成微弱损伤,前提是对手完全处于静态状态,且未采取防御措施。
所谓的主战平台,集成了厚重装甲与高机动性,同时搭载威力惊人的主炮系统。
这一概念早已成型,并被部分发达国家广泛列装。
而龙国在此领域尚显薄弱,目前仍专注于如何对抗此类威胁。
然而,某些国家却已将目光投向如何主导未来战场。
这是观念上的巨大鸿沟。
“我承认,这类反制武器曾在实战中证明过价值。
但既然我们能够着手研发,敌人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理。
王教授,您认为打造反制武器比直接攻克对方主力装备更容易吗?”
王教授的脸色略显苍白。
毫无疑问,后者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然而,那些军事强国的专家绝非庸碌之辈。
他们之所以尚未涉足此领域,必然是因为技术上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过去的经验表明,单凭人力无法战胜如此强大的对手。
表面上看起来强大,但若与后世的主战装备相比,那简直就是个玩具。
一发炮弹就能将其击毁。
在何雨柱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除了相对便宜的rpg,还有价格高昂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如毒刺等可用于打击空中目标的武器外,他还未曾听说过类似反坦克导弹这样的装备。
即使是威力巨大的毒刺,也主要针对直升机有效;而rpg则类似于现在的榴弹炮。
因此,当前龙国的科研方向存在偏差。
作为科研人员,成功往往只有一次,其余无数次尝试都将是失败,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原本何雨柱并不打算介入此事,但鉴于这一研究关系到未来军事技术的发展,一旦单兵武器的研发出现失误,将会影响到数百万军人以及亿万民众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