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这称呼实在罕见(第2页)
“到底怎么回事?
怎么越听越迷糊?”
大领导一脸迷茫。
这些话,此前只有何雨柱一人知晓。
“简单说吧,就是粮食不够吃。”
“不是早发了粮票吗?”
大领导一怔。
“那也不够。”
粮票制度刚推行,虽已启动,但对于如今的龙国而言,依旧杯水车薪。
粮食短缺,人口众多,又刚经历战乱,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
虽然温室大棚缓解了一些问题,但面对巨大的消耗仍显得杯水车薪。
过去还能勉强维持平衡,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出大问题。
难怪农民伯伯如此焦虑,这压力确实太大了。
有些地方已经陷入无粮状态,我也不断调配资源,但人力、物力的浪费仍未解决根本问题。
农民伯伯饮下一口酒,眼神中满是忧虑。
主食是最棘手的,其他方面还好些。
比如四九城,在全国算富裕的,却仍有许多人挨饿。
就像影视剧里的棒梗家,常常只能吃玉米面,别说大米了。
大米仍是首要需求。
那么其他偏远城市的情况呢?
想到这些,何雨柱不禁叹息。
若非有这特殊的系统,天灾人祸或许会让国家难以应对。
正是这一惨痛经历,才让无数农业专家致力于高产粮食的研究。
不过,何雨柱认为国民已受够了苦。
无需再以饥饿考验他们。
即便可能出现状况,他也决定支持农民伯伯。
毕竟,他在众人眼里已是非凡人物,怎会因全心相助而遭恶意调查?
“柱子,谈谈你的研究进展。
我已派人去看过。”
农民伯伯说完,脸微微发红,毕竟忍不住派了人去查看。
“无妨,我能理解,只是下次莫让厂里的保安发现,现在都配枪了。”
“绝不会了,仅此一次——您继续。”
农民伯伯清了清嗓子,拿出一包香烟递给二人。
无论对方身份如何,作为晚辈,何雨柱都会递上一支烟。
他为两人点上,随后为自己也点燃了一根。
茅台酒、中华烟,气氛却格外沉重。
“一亩水稻大概能收多少粮食?”
农民伯伯轻轻弹掉烟灰,“四百多公斤吧,最高产量。”
四百公斤?
何雨柱轻笑,“若成功,亩产千斤以上并非难事!”
什么?
农民伯伯险些把烟丢掉。
身旁的大领导眉头微蹙,“这未免也太夸张了吧?”
钢铁增产受阻在于设备与技术,如今有了这两样,产值提升并不稀奇。
可粮食不是吹嘘的,全球最高也就五百公斤左右,绝不可能达到千斤!
一亩两千斤粮食?
即便大领导多年未曾耕作,也难以相信这一数字。
“两千斤确实有些离谱,像是梦境中的事。”
农民伯伯轻咳一声,“数据不会说谎,你自己核实吧。”
老家伙还想玩这套?
农民伯伯立刻接过资料,全是何雨柱培育作物的数据,详尽至极,包括生长条件、规律及各阶段需求。
仔细查看这些详细数据,农民伯伯戴上老花镜。
现场陷入寂静。
大领导与何雨柱碰杯。
表面平静的大领导内心却波涛汹涌,他仿佛见证了历史。
如果何雨柱所言为真……
大领导的心跳都加快了。
钢铁粮食皆无忧。
到时全力投入基建。
眼前的厨子之子,曾为自己掌勺的厨师,正悄然改变龙国?
难道是我产生了幻觉?
不过那钢铁产值数据,我亲眼看过。
“柱子或许没撒谎,是真的!红星轧钢厂的事万不可耽搁!”
大领导摇了摇头,他明白,接下来的日子里,恐怕很难见到何雨柱的身影了。
几乎彻夜长谈,大领导与农民伯伯都显得格外兴奋。
他们的“事业”
似乎迎来了曙光,而这多亏了柱子的帮助。
整整三瓶茅台酒早已见底,令人惊讶的是,不仅何雨柱酒量惊人,就连大领导和农民伯伯也丝毫不逊色。
“当年在战场上,每天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心里虽有热血,但生死未卜。
每次出征前总想喝口烈酒,哪怕辛辣刺喉,也能让人什么都不怕,管他是敌是友,只想拼尽全力。
可惜后来做了指挥官,再不敢碰酒了,毕竟一旦误事,关系着千军万马的安危。”
“没错,只有在不忙的时候,我才敢小酌几杯。”
何雨柱在一旁侍酒,直到天亮才各自休息。
他搭车返回四合院时,这里已恢复宁静,即便此时连鸡还未打鸣。
按以往的习惯,秦京茹会与秦淮茹同榻而眠。
这并非秦淮茹挑剔,而是何雨柱特意安排,以防院中人心思复杂。
秦京茹倒是乖巧,主动去了何雨水的房间暂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