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领导正饮茶,闻言险些呛住(第2页)
不过何雨柱心里却开始琢磨起来。
温室大棚……
到了大领导家中用餐,何雨柱犹豫不定,不知是否该此刻献出自己的技术成果。
按理说,自己衣食无忧,连每日都是山珍海味,作为后勤主任,物资更是充裕。
秦淮茹在家对他百依百顺,厂里的于莉也常陪伴左右。
这样优渥的生活本可以一直延续,只要何雨柱愿意。
但上次递交温室技术后,“农民伯伯”
激动的模样令他记忆犹新。
说到高尚,何雨柱嗤之以鼻。
然而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之处,那次用餐时,那些大领导身上散发出的干劲儿,同样让他印象深刻。
温室大棚虽是冬日蔬菜的重要来源,但未能带来本质突破。
“怎么了?
为何这般愁眉苦脸?”
大领导察觉到何雨柱的异样。
气氛凝重,连何雨柱精心准备的菜肴也失了风味。
大领导自己也有心事,此刻确实无心品尝。
“是不是上面派了任务,让你感到棘手?
上次提到的温室大棚,看来并不简单。”
大领导笑着打趣。
工业领域由他主管,虽强调机械化且工业优先,但农业关乎民生根本。
“您放心,这点小事难不倒我。”
何雨柱抬头回应。
大领导认真注视着他,知道他虽然爱调侃,但在正事上从不虚言。
见何雨柱如此笃定,大领导眉头舒展,心情随之轻松。
“这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过结果出来后我才信。”
近期汇报中,大领导发现不少虚假数据,皆被他逐一纠正。
假的终究无法长久掩盖。
“我们第三轧钢厂已被选为试点,您就等着吃新鲜菜吧!”
何雨柱自信满满地说道。
即便缺乏现代技术,仍有办法解决问题。
他对这一项目充满信心。
“那你为何忧虑?
若有困难,直说便是,只要不过分,我定尽力相助。”
大领导愈发好奇。
“我在思考如何提升轧钢厂的品质与产量!”
大领导正饮茶,闻言险些呛住。
“柱子啊,眼下局势尚未稳定,莫要操之过急。”
听出大领导是在玩笑,何雨柱开怀大笑。
“您别说,我正想跟您剖析下国际形势呢——”
“少废话,不如想想怎么改善轧钢厂的产品质量与产量!”
大领导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我认为当前局势相对平稳,发展才是关键。
放眼全球强国,农业强大是根基,而工业强大则是必需。”
大领导观察着何雨柱滔滔不绝的模样,虽未开口,心中却颇感意外。
这位年纪尚轻的后勤主任,倒是见解独到。
“参照邻国经验,钢铁产业尤为重要。
我的眼界或许有限,但志向不小——不愿做领导的厨师,绝非称职的主任。”
胡言乱语些什么。
大领导明白这小子又开始耍贫嘴,于是赶紧制止。
上次一起用餐时也是如此,让他汇报工厂情况,结果话题竟扯到了春秋战国和汉朝。
虽听来有趣,但大领导今日更关心何雨柱方才提及的轧钢厂。
“说重点,柱子。”
大领导举杯示意。
何雨柱的地位远超影视剧中的描述,闲暇时甚至能与大领导小酌几杯。
“您知道,轧钢厂虽非首道生产线,却是至关重要!”
首道生产线为炼钢厂,负责提炼矿石煤炭,技术虽非世界顶级,但所需技术难度并不算高,因此公众关注焦点仍集中在轧钢厂。
轧钢厂产品可直接投入使用,一国对钢材需求量极大,故轧钢厂意义非凡。
“没错,现有技术确实滞后。”
大领导叹息一声。
许多国家已实现自动化,而他们还稍显落后。
“我年少时曾偶然救助一名d国人。”
大领导未作声,那段岁月复杂动荡,各国人士皆有。
“他身无分文,只给了我一些资料。”
何雨柱目前身份仅为厨子之子,无海外经历,亦无广博见闻,只能杜撰借口。
d国工艺水准极高,此举意在提升可信度。
“这些资料,是以龙国文字翻译整理而成。”
大领导心中微动,此前四十九城确有几家炼钢、轧钢厂。
解放后,厂里的设施受损严重,几乎要从头建起。
如今的第三轧钢厂便是基于那时重建的,但仅存外表,内部工艺早已失传。
难道会有这种奇遇?
“让我看看!”
大领导急切地戴上眼镜。
“这份资料,你给其他人看过吗?”
“上次差点被我爹扔掉,也就愿意看看这玩意。”
大领导仔细阅读起来。
这其实是何雨柱依据现有工艺伪造的,凭借系统技能,他对全流程已十分熟稔,甚至能自行设计工艺。
大领导的脸上浮现出兴奋之色。
这份文件对行业而言,犹如侠客得秘籍,价值非凡。
见大领导如此珍视,何雨柱默默用餐饮酒,不多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