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米德两国同时诉讼
红星集团总部。
时间进入十一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余波仍在发酵。展会带来的巨大成功,让整个公司都沉浸在一种高速运转的亢奋之中。雪片般的意向订单正在被销售团队逐一转化为具备法律效力的正式合同,财务部门的电话几乎没有停过,法务部则在忙碌地审核每一份跨国合同的条款。
秦奋的办公室里,刘燕正拿着一份汇总报告,脸上洋溢着喜悦。
“秦董,欧洲市场的反馈超出了我们最好的预期。初步统计,已经确认的订单总额超过了八亿美金,而且还在持续增长。我们的产能,可能要第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了。”
秦奋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林立的楼宇,心情也相当不错。他点了点头:“让江城的工厂做好准备,必要时可以启动二期扩建计划的预案。资金方面不用担心,之前融资的钱,加上汇丰银行的授信额度,足够支撑我们打好这一仗。”
“明白。”刘燕正准备继续汇报,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是行政部的主管,她的脸色有些古怪。
“秦董,刘总,楼下有两家国际快递公司的派送员,说是给您的紧急法律文件,需要您亲自签收。”
“两家?”刘燕有些意外,“哪两家?”
“一家是联邦快递,另一家是敦豪。”行政主管回答道,“而且...他们送来的不是文件袋,是两个大纸箱。”
秦奋和刘燕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不寻常。这个时间点,从两个不同的渠道,同时送来“紧急法律文件”,这绝非巧合。
“让他们送上来吧。”秦奋的声音很平静。
几分钟后,两个穿着不同制服的快递员,用推车将两个半米高的密封纸箱推进了办公室。在秦奋确认身份并签收后,两个纸箱被安静地留在了办公室中央,显得格外突兀。
刘燕走上前,用裁纸刀划开了其中一个印着“fedex”标志的纸箱。
箱子打开的瞬间,她倒吸了一口凉气。
里面装满了整整齐齐、用牛皮筋捆扎好的文件,每一沓都厚得像一本词典。文件的首页上,是醒目的徽章和一行英文。
“米国特拉华州联邦地区法院传票。”
秦奋的眼神一凝,走过去拆开了另一个来自dhL的纸箱。
结果如出一辙。同样是堆积如山的文件,只是封面换成了德语和一枚雄鹰徽章。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地方法院传票。”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从刚才的喜悦,跌入了冰点。
刘燕颤抖着手,从米国那个箱子里抽出一份起诉状的概要,快速浏览着。
“原告:环球电气公司其关联公司……被告:红星集团(redstargroup)及其所有子公司……诉讼理由:专利侵权……涉及专利……三十七项……”
她感觉自己的声音都在发飘,拿起另一份德语文件的英文翻译摘要,上面的内容大同小异,只是原告里多了一个名字——西门子,而涉及的专利,又多了二十多项。
“秦董……”刘燕的脸色有些发白,“ge和西门子,在米国和德意志,同时对我们发起了专利诉讼。”
“索赔金额呢?”秦奋的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
“我……我看看,”刘燕翻到诉状的最后几页,看到那个数字时,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米国的诉讼,要求我们立刻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赔偿……十二亿美金。德意志那边……要求赔偿八亿欧元,并且申请了临时销售禁令。”
两份诉状,累加起来的索赔金额,是一个足以让全世界任何一家新兴企业当场宣布破产的天文数字。
就在这时,秦奋的私人手机响了起来。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汇丰银行那位负责他业务的高级经理。
“秦先生,出事了。”电话那头的声音非常急促,“刚刚《华尔街日报》的网站刊登了一篇头版文章,标题是《捍卫创新:ge对华国红星集团发起全球专利诉讼》,文章里,ge的发言人宣称,他们的举动是为了‘捍卫全球知识产权秩序,阻止窃取技术的行为’。现在整个资本市场都在关注这件事,贵公司的声誉正在受到巨大的冲击。”
电话挂断,谜底彻底揭晓。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商业纠纷。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法律与舆论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绞杀。
厚达数千页的诉状,就是他们的战书。而那篇新闻稿,就是他们吹响的战争号角。
……
三天后。
红星集团总部,最大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秦奋坐在主位,他的身边是刘燕等一众核心高管。
而在会议桌的另一侧,坐着一个近二十人的庞大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肤色,说着带有不同口音的英语、德语和华语。
他们是秦奋通过各种渠道,花费重金聘请来的国际律师团队。领头的是一位名叫王瀚的华裔律师,他是米国一家顶级律所的合伙人,在国际专利诉讼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此时的王瀚,眉头紧锁,他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被贴上各种颜色标签的法律文件。
“秦董,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复杂。”王瀚的声音很沉稳,但掩饰不住其中的疲惫。他的团队已经连续奋战了七十二个小时,对ge和西门子提交的所有文件进行了初步分析。
“对手的准备极其充分,可以说,滴水不漏。这两份分别在米、德两国提交的起诉文件,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互为犄角。”
他拿起一份文件解释道:“米国的诉讼,核心是利用联邦法院复杂的‘证据开示’程序。他们罗列的三十七项专利,很多都是非常基础的、甚至是早已束之高阁的所谓‘沉睡专利’。他们的目的不是真的要证明我们侵权了这所有专利,而是要逼迫我们就每一项专利,提供海量的技术文档、研发记录、內部邮件、财务往来证明。”
“这个过程,会耗费我们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仅是整理、翻译这些资料,应付他们律师团队一轮又一轮的质询,就足以让我们疲于奔命。”
“而在德意志,”王瀚指向另一堆文件,“他们的策略完全不同。慕尼黑法院以高效和倾向于保护专利权人著称。他们在这里,只挑选了最有把握的几项核心专利,并且直接申请了临时禁令。一旦禁令被批准,我们在整个欧洲的销售将被立刻冻结,直到官司有了初步结果为止。这会直接斩断我们在欧洲市场的现金流。”
一位德籍的律师补充道:“秦先生,慕尼黑的听证会排期很快,我们最多只有几周的时间准备。”
王瀚总结道:“秦董,我必须坦诚地告诉您。这是一场典型的‘法律绞杀’。对方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得官司,而是要通过高昂的诉讼成本、漫长的诉讼周期,以及对市场的直接打击,耗尽我们的资金,摧毁我们的业务。这会是一场旷日持久,且耗资巨大的恶战。我们必须做好打一场持续两到三年,花费数千万甚至上亿美金的准备。”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红星的高管都听明白了,这张由ge编织的法律大网,设计的有多么阴险和致命。它不给你一剑封喉的机会,而是要将你凌迟处死。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秦奋身上,等待着他的决断。
面对团队的巨大压力和已经兵临城下的危局,秦奋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慌乱。
他静静地听完王瀚的分析,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良久,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王瀚带领的律师团队。
“王律师,你的分析很专业,也很到位。”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平淡但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很清楚他们想干什么。他们想用钱砸死我们,用时间拖垮我们。”
“所以,”秦奋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我们的目标,也不是速胜。”
他伸出一根手指。
“我给你们的指令,只有一个。”
“程序,程序,还是程序。”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规则,最大化地拖延时间。在米国,他们要证据,我们就给。但每一份证据的范围、相关性,我们都要据理力争。他们要求延期,我们也要求延期。他们质疑我们的证据,我们就质疑他们专利本身的有效性。把水搅浑,把战线拉长。”
“在德意志,我们全力应对临时禁令的听证会。但同时,也要就法院的管辖权、原告的资格等一切程序性问题,提出我们的异议。哪怕只能为我们争取到一周、甚至一天的时间,也在所不惜。”
秦奋站起身,缓缓走到律师团队的面前。
“我再重复一遍,我们现在的目标,不是在法庭上打赢官司,而是赢得时间。”
“他们想用规则把我们耗死,那我们就用同样的规则,把这场战争,拖入我们想要的节奏里。”
王瀚看着秦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创始人,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不仅没有崩溃,反而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智,瞬间洞悉了这场法律战争的本质,并给出了最犀利的应对策略。
这不是一个企业家该有的反应,这更像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
“秦董,我明白了。”王瀚重重地点了点头,原本沉重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了一丝斗志,“我们会立刻调整策略,围绕‘拖延’这个核心,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
“很好。”秦奋转身,看向窗外。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法律战场的绞杀已经降临,舆论战和市场战的刀锋,恐怕也已经悬在了头顶。
但那又如何?
既然战争已经无法避免,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