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捷报传来!0.8微米芯片的曙光!(第2页)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中央测试台的示波器上。
“启明一号改”芯片,已经静静地躺在了测试插槽里。它的外观与第一代一模一样,但内部的电路版图,却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楚云飞的软件团队,根据那份珍贵的“失败数据”,花费了整整一周的时间,重写了数千行edA工具的约束脚本。他们像最挑剔的城市规划师,为每一条关键的信号路径都设定了最高的“优先级”,确保它们在自动布局布线时,能走上最平坦、最短的“高速公路”。
而魏东亭的硬件团队,更是进行了一次外科手术式的优化。他们放弃了之前那个为了追求面积而过于紧凑的“进位选择加法器”,转而采用了一种速度更快、但面积也更大的“先行进位加法器”结构。这种“用面积换速度”的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那条关键路径的延时问题。
此刻,万事俱备,只待最后的检验。
“老魏,准备好了吗?”楚云飞的声音依旧清冷,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少废话!”魏东亭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眼中布满了血丝,却闪烁着亢奋的光芒,“开始吧!直接上33兆!”
没有循序渐进,没有保守试探。
这一次,他们要直捣黄龙!
楚云飞深吸一口气,在键盘上敲下了启动指令。
“滴——”
测试台的电源指示灯亮起。
信号发生器开始输出精准的33兆赫兹时钟信号。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示波器的屏幕上,一排排代表着芯片内部信号的波形,瞬间刷新。
稳定!
整齐!
没有一丝一毫的抖动和异常!
“逻辑分析仪!”魏东亭低吼一声。
旁边的工程师立刻将另一块屏幕切换到逻辑分析界面。无数“0”和“1”组成的数据流,像奔腾的瀑布一样飞速滚过。
“指令集自检程序……开始运行!”
“内存读写测试……通过!”
“ALu算术逻辑单元压力测试……通过!”
“浮点运算单元测试……通过!”
……
一条条测试项目,被飞快地执行,每一个项目后面,都亮起了一个代表着“通过”的绿色小灯。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当最后一个测试项目“完整系统压力循环测试”后面,也亮起了那盏梦寐以求的绿色小灯时,整个实验室先是陷入了长达三秒钟的绝对寂静。
紧接着,不知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
“成功了!”
“轰——!”
压抑了许久的欢呼声,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瞬间席卷了整个实验室!
“成功了!成了!33兆赫兹!稳定运行!”
魏东亭一巴掌狠狠地拍在桌子上,然后一把抱住身边的楚云飞,这个四十多岁的硬件宗师,此刻笑得像个三百斤的孩子。
楚云飞被他勒得差点喘不过气,脸上那万年不变的冰山表情,也终于融化,露出了一丝发自内心的、灿烂的笑容。
团队的年轻成员们则更加疯狂,他们互相拥抱,又蹦又跳,几个小伙子甚至激动地把刚打印出来的、写着“全部通过”的测试报告揉成一团,像扔彩带一样扔向空中。
这一次的喜悦,与上一次的侥幸截然不同。
那是一种彻底掌握了自己命运的、踏实而狂喜的感觉!
他们不再是黑暗中摸索的探路者,而是手持地图和指南针的航海家。他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更知道该往哪里去!
“冷静!都给我冷静一下!”魏东亭用尽全身力气吼道,但他的声音里也充满了笑意,“活儿还没干完呢!”
他挣脱开众人的簇拥,走到测试台前,眼中闪过一丝疯狂的光芒,对楚云飞说道:“秦董说了,要我们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军团。现在,就是检验我们极限的时候了!”
他指着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旋钮,一字一句地说道:
“给它……加压!”
楚云飞和他对视一眼,两人心里同时涌起一股豪情。
“加到多少?”
“40兆赫兹!我们的下一个目标!”魏东亭斩钉截铁地说。
楚云飞不再犹豫,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信号发生器的数字开始飞速跳动。
35mhz……稳定!
38mhz……稳定!
40mhz……
当频率数字稳稳地停在“40.00mhz”时,示波器上的波形依旧坚如磐石!
“我的天……”
“40兆……我们……我们竟然超额完成了百分之二十!”
这一次,欢呼声比刚才更加猛烈,几乎要掀翻实验室的屋顶!
如果说,33兆赫兹的成功,意味着他们完成了任务,弥补了过去的瑕疵。
那么,40兆赫兹的稳定运行,则像一道真正的曙光,照亮了他们未来的道路!这证明他们的设计,他们的流程,他们的团队,不仅是“合格”的,更是“优秀”的,拥有着巨大的潜力!
魏东亭拿起那台红色的、连接着越洋线路的专线电话,拨通了那个他已经烂熟于心的号码。
电话几乎是秒接。
“秦董!”魏东亭的声音洪亮而激动,充满了压抑不住的骄傲,“报告!普罗米修斯计划,‘启明一号改’芯片,第二次流片测试成功!目标频率33兆赫兹,稳定运行!极限频率……稳定超频至40兆赫兹!”
……
德国,耶拿。
秦奋放下电话,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他身旁,顾秉文正襟危坐,连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了。虽然听不懂电话那头的中文,但他从秦奋的表情中,已经猜到了答案。
“顾博士,”秦奋缓缓开口,将电话听筒递了过去,“京城那边……天亮了。你想不想……亲耳听听,这曙光的声音?”
顾秉文颤抖着手,接过了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了魏东亭那依旧激动,却又努力保持着平稳的、详细的技术汇报声。
“……经过静态时序分析,我们定位了17条关键路径,通过逻辑优化和版图重布,将最长路径延时从31.2纳秒,缩短到了23.5纳秒,为40兆赫兹的频率留出了足够的时序裕量……”
这番话,在别人听来如同天书,但在顾秉文耳中,却不亚于最美妙的交响乐!
他彻底明白了。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成功。
这是一种胜利的“范式”!
是一个集成了先进工具、科学方法、快速迭代和强大执行力的“胜利体系”的,第一次完美演绎!
京城和耶拿,相隔万里。
却在这一刻,因为同一份蓝图,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通过电波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顾秉文仿佛已经看到,一东一西,两个强大的研发“军团”,正在集结。
而它们脚下,一条用0.8微米硅晶铺就的、通往未来的光荣之路,正绽放出黎明前最璀璨的,第一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