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67章 捡漏还是陷阱?秦奋的判断!(第2页)

魏东亭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众人脑中的迷雾。

是啊,他们拥有了“灵魂”,也就是图纸,而眼前这个机会,就是送上门来的一具完美的“肉身”!

但是,冷静的思考者永远存在。

“秦董,这件事,太巧了。”首席法务官林薇皱起了眉头,她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刀,“我们刚刚决定要自己造,就立刻有一台型号完全一样、状态又如此‘凑巧’的报废机出现。这会不会是一个陷阱?一个针对我们的‘钓鱼’行动?”

高远也表示赞同:“林总的担心很有道理。天下没有这么巧的事。卖家是谁?背景干净吗?这笔钱打过去,会不会石沉大海?或者,我们的人一到马来西亚,就落入别人布好的圈套里?”

捡漏?还是陷阱?

一瞬间,巨大的机遇和同样巨大的风险,同时摆在了所有人面前。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所有人都望向了秦奋,等待着他的最终判断。

秦奋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稳而有节奏的“笃笃”声。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在脑中飞速地构建着整个事件的逻辑链。

巧合?

不,这不是巧合。

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九十年代初的东南亚,因为日元升值和产业转移,涌现了大量高科技合资工厂。但同样,脆弱的金融体系和管理不善,也导致了大量的破产和倒闭。一台昂贵的设备,在专家眼里是王冠,在破产清算人眼里,就是一堆亟待变现的废铜烂铁。信息的不对称,在那个时代,创造了无数这样“捡漏”的机会。

至于陷阱……

秦奋的嘴角,逸出一丝冷笑。

“林总,高总,你们的顾虑是对的。商业场上,必须时刻保持最高的警惕。”他先是肯定了两人的专业性,随即话锋一转。

“但是,我们也要相信逻辑。第一,如果是陷阱,对方的目标是什么?钱?一百五十万美元,对于想置我们于死地的对手来说,格局太小。人?我们派去的人,完全可以是与远风毫无关联的白手套,抓了也牵扯不到我们。第二,对方为什么要用一台‘报废’的机器来做局?一台完好的机器,诱惑力岂不是更大?用一台缺胳膊少腿的机器,反而显得更真实,因为在他们看来,没有图纸,这东西对任何人来说都毫无价值,自然也就不会引起任何高等级的关注。”

“他们恰恰算漏了一点,”秦奋的目光扫过桌上的图纸,“我们,有让它复活的能力!”

“所以,我的判断是,”秦奋的声音斩钉截铁,“这不是陷阱,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转瞬即逝的机会!是我们的国运,也是‘普罗米修斯’计划的国运!”

他的话,掷地有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大自信,瞬间驱散了高远和林薇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

“当然,战略上藐视,战术上要绝对重视。”秦奋站起身,开始下达指令。

“高远,林薇,你们两个立刻成立一个专项行动组。从现在开始,你们的任务就是用最安全、最隐秘的方式,把这台机器给我弄回来。我给你们再追加五百万美元的专项行动经费,不设上限!”

“是!”两人齐声应道。

“记住几个原则,”秦奋伸出手指,“第一,钱要干净。通过我们在瑞士的离岸公司,设立一个全新的、完全独立的投资主体去完成交易。第二,人要干净。找一个绝对可靠的第三方,比如经验丰富的设备掮客,替我们出面。第三,货要干净。不要直接运回国内,先运到新加坡或者港岛的保税仓,就地拆解!把整机拆成几千个零件,分批、通过不同的渠道,以‘精密机械配件’、‘二手五金’甚至‘工业废料’的名义运回来。我要让它化整为零,人间蒸发,再在我们的实验室里,重新组合!”

一套周密到令人发指的跨国“蚂蚁搬家”计划,从秦奋口中清晰地描绘出来,听得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

“魏总监,吕博士,你们和研究院的所有专家,从现在开始,二十四小时三班倒,把这套图纸给我一寸一寸地吃透!对照我们得到的情报,列出那台报废机可能缺失和损坏的所有部件清单,然后,再列出我们自己能够加工、以及需要去国内其他院所求援的部件清单。等‘骨架’一到,我们就要立刻开始‘造血’和‘植肉’!”

“明白!”魏东亭的眼中,重新燃起了熊熊烈火。

“杨明!”

“到!”

“立刻联系凤栖县的王奎山副总,让他以远风集团的名义,向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以及中科院下属所有相关研究所发函,就说我们远风集团,愿意出资成立一个‘国家精密仪器产业化攻关联盟’,邀请所有健在的、退了休的、不得志的老师傅、老专家,来京城共襄盛举!工资,远风开!待遇,远风给!目标只有一个——为国铸剑!”

“是!”杨明激动地记下,他知道,这封信发出去,整个共和国的工业界,都将为之震动!

一夜之间,因为一台报废的光刻机和一套神秘的图纸,“普罗米修斯”计划这艘刚刚启航的巨舰,就找到了它最关键、最坚实的航向!

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一个同样念头:一个伟大的时代,真的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