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62章 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第2页)

“十亿次……”陈嘉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知道,国家气象中心那台用来做天气预报的银河巨型机,峰值算力也才每秒一亿次。秦奋一开口,就要建一个十倍于国家级算力的超算中心,而且只是给一个部门使用!

严兆峰也被秦奋的魄力给彻底镇住了。他提出的所有条件,秦奋不仅全部答应,而且给出的,永远比他想要的更多、更远。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然后问出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秦董,我想知道,你对我们自己的edA,是怎样一个构想?是模仿国外三巨头,先做一个能用的替代品,还是……有更高的目标?”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只是模仿,那不过是拾人牙慧,虽然艰难,但终究有迹可循。可若是那样,还不足以让他奉献出余下的全部心血。

秦奋笑了。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他站起身,走到包间里的一块白板前,拿起了笔。

“严教授,我先问您一个问题。您认为,目前国际上Cadece他们的edA工具,最大的瓶颈和缺陷是什么?”

严兆峰思索了片刻,沉声说道:“是数据模型的不统一和流程的割裂。从rtL设计,到逻辑综合,再到布局布线,最后到物理验证,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独立的‘点工具’。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通过上百种不同的文件格式来回转换,比如def、Lef、verilog网表、sdf、spef……这个过程不仅耗时巨大,更严重的是,每一次转换都会造成信息的损失和不一致。这就导致,前端的逻辑综合,根本不知道后端布局布线的物理信息,只能靠经验和估算;而后端的布线,又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时序偏差,而不得不推翻前端的设计。整个流程,就像一个盲人接力赛,充满了大量的返工和不确定性,效率极其低下。”

“说得太对了!”秦奋赞许地点了点头,然后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所以,我要做的,不是另一个‘点工具’的集合。我要的,是一个全新的架构。我称之为——‘创世’统一数据库架构!”

“统一数据库?”严兆峰和陈嘉都愣住了。

“没错。”秦奋的笔在白板上飞舞,一个个逻辑框图和数据流向图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们将构建一个单一的、常驻内存的统一数据库。从芯片设计最开始的rtL代码,到最终gdsii版图文件的所有信息——无论是逻辑的、物理的、时序的、功耗的、还是信号完整性的——全部都存放在这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里!”

“这意味着什么?”秦奋的声音充满了穿透力,“这意味着,我们彻底消灭了繁琐且低效的文件转换!逻辑综合器、布局器、布线器、时序分析器,这些不同的引擎,都将直接工作在这个统一的数据库上!”

“我们的布局引擎在移动一个标准单元的时候,时序分析引擎可以‘实时’计算出它对关键路径延迟的影响!我们的逻辑综合引擎在优化一个组合逻辑时,可以‘瞬间’从物理数据库中获取布线拥堵度的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严教授,您想想看,”秦奋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严兆峰,“现有的edA流程,是在一个被割裂成无数个小房间的黑暗迷宫里摸索。而‘创世’平台,是直接将整个迷宫的天花板掀掉!让设计师和算法引擎,都站在上帝视角,对整个芯片进行全局的、并行的、协同的优化!这两种模式的效率差距,会是十倍,甚至是百倍!”

轰!

秦奋的这番话,如同一道横贯天际的闪电,狠狠地劈在了严兆峰和陈嘉的脑海里!

他们被这种石破天惊的构想,震撼得大脑一片空白,浑身汗毛倒竖!

作为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瞬间就理解了这套“统一数据库”架构背后那颠覆性的意义!

这已经不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良了,这是从哲学层面,对整个edA设计方法论的降维打击!

“这……这……用内存做统一数据库?那对内存的容量和速度要求太高了!一个百万门级的设计,数据量就是ggB级别,现在的计算机……”陈嘉本能地反驳道,但话说了一半就卡住了。因为他想到了秦奋承诺的那个拥有上百个计算节点的超算中心!

严兆峰的身体在微微颤抖,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极致的兴奋。他死死地盯着白板上那个完美的、如同艺术品般的架构图,喃喃自语:“全局优化……协同设计……掀掉天花板……原来……原来edA还可以这么做……我穷尽一生研究的那些全局最优化算法,在这个架构下,才能真正发挥出它们百分之两百的威力啊!”

他终于明白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根本不是在请他出山,去仿制一个别人的工具。

他是在邀请自己,去共同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去打造一个连国外三巨头都尚未完全实现的,edA领域的终极圣杯!

这一刻,严兆峰心中所有的矜持、所有的疑虑、所有的委屈,都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和豪情。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花白的头发无风自动,双眼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秦董!不必再说了!”

他对着秦奋,深深地鞠了一躬。

“从今天起,我严兆峰这条老命,就卖给远风,卖给这个‘创世’计划了!您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不把这套系统做出来,我死不瞑目!”

秦奋连忙扶起他,心中也是激荡不已。

硬件宗师魏东亭,软件鬼才楚云飞,再加上edA领域的泰山北斗严兆峰。

“普罗米修斯”计划,三足鼎立,三军齐备!

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一间清幽的包厢,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一个足以在未来撼动世界半导体格局的秘密实验室,就这样悄然无声地完成了它最初的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