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远风产业园,正式揭牌!
太平洋上空,万米高云之上。
窗外的日光有些刺眼,秦奋却并未拉下遮光板。他的思绪早已越过这片广阔的海洋,抵达了世界科技的心脏地带——美利坚。
对他而言,这次飞行并非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在前世,作为共和国院士级的总工程师,他曾无数次往返于中美之间,参加过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也曾在最尖端的实验室里与诺贝尔奖得主探讨过技术前沿。硅谷的每一缕阳光,德州的每一寸土地,都无法在他心中激起异乡人的新奇与忐忑。
他的目标明确而纯粹——林亦然。
脑海中,关于这位天才工程师的资料再次清晰浮现。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师从集成电路领域的泰斗级教授,在当时引起了学界不小的轰动。毕业后,他拒绝了英特尔和iBm的邀请,毅然加入了模拟电路的王者——德州仪器(ti),短短三年,便从普通工程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并主导参与了公司下一代dsp芯片的关键模块设计。
在公开资料的背后,是系统提供的、更为详尽的分析:林亦然,一个纯粹的技术理想主义者。他选择ti,是因为他认为模拟电路是半导体工业的根基,是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桥梁,其设计难度与艺术性远超纯粹的数字逻辑电路。他渴望的是一个能让他将理论付诸实践,并能看到自己亲手设计的芯片改变世界的舞台。
然而,在ti这样成熟的跨国巨头中,即便身居高位,他也只是一颗精密的螺丝钉,被牢牢固定在庞大商业帝国的某个环节上。他可以设计出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路,但无法决定这块芯片的最终命运,更无法主导整个产业的方向。
这,就是秦奋为他准备的“礼物”无法被拒绝的理由。
他要去告诉林亦然,在大洋彼岸,有一个机会,能让他不再是庞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而是成为这台机器的总设计师;不再是跟随者,而是成为开创者;他设计的将不只是一块芯片,而是一个国家的“芯”跳!
飞机经停东京,再转飞旧金山。当秦奋踏上美利坚的土地时,脚下坚实的触感让他心中那份奔赴战场的豪情愈发沉凝。他没有丝毫停顿,在港岛渠道预先安排好的接应人员帮助下,他租了一辆福特轿车,直接驶向了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个小镇——帕罗奥图。
他选择了一个直接,也具诚意的方式——登门拜访。
远风产业园。
今天,这里是一片沸腾的海洋。
崭新的行政大楼前,一条长达二十米的巨型红色横幅迎风招展,上面用烫金大字写着:“热烈庆祝远风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正式落成!”
数千名远风集团的员工穿着崭新的蓝色工装,汇聚在宽阔的广场上,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法抑制的激动与自豪。在人群的最前方,是凤栖市几乎所有的主要领导——市委陈书记、马市长,以及各局委办的负责人,他们神情肃穆,眼中带着对这片土地上崛起的工业奇迹的惊叹与期许。
省里也派来了工业厅和经委的代表,他们此行的目的,不仅是参加一个企业的庆典,更是要亲眼见证这个被省里多次点名表扬的“改革先令”的最新成果。
主席台上,王奎山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手里紧紧攥着一份讲稿,手心微微出汗。他戎马一生,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但今天,站在这里,作为远风集团的副董事长,代表着远风,代表着秦奋,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荣光。
办公室主任杨明作为主持人,用他最洪亮的声音宣布:“远风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揭牌仪式,现在开始!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
伴随着雄壮的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产业园中心广场的旗杆上冉冉升起。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工人还是干部,都庄严肃立,行注目礼。当国旗升至顶端,迎风飘扬的那一刻,无数远风老工人的眼眶都湿润了。他们仿佛看到了,这个他们亲手建起的企业,正和这个国家一样,蒸蒸日上,充满了无限希望。
“!”
王奎山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他没有看讲稿,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一双双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眼睛。
“同志们!朋友们!各位领导!”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了整个广场,沉稳而有力,“今天,站在这里,我心里不平静!我想起了咱们远风最早的那个小作坊,想起了秦董带着大柱他们,没日没夜捣鼓出第一台水泵的样子!那时候,咱们谁能想到,能有今天这个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