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09章 第一次园区技术大比武!(第2页)

“不过,光说不练假把式。报告写得再漂亮,终究是纸上谈兵。德国人要看我们的实力,我们自己,更要检验一下我们自己的成色!”

“我决定,”秦奋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从明天开始,在全产业园,举办第一届‘远风杯’技术大比武!”

“技术大比武?”

这个在国营老厂里常见的词汇,从秦奋口中说出,却带上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味道。

“没错!”秦奋重重一点头,“我们引进了新设备,建立了新制度,培训了新人员。智能排产系统是‘大脑’,全球供应链是‘血脉’,那我们每一个车间,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员工,就是构成这个生命体的‘细胞’!这些细胞有没有活力?我们的战斗力究竟有多强?拉出来比一比,看一看!”

“这次大比武,所有生产、技术、质量相关的部门,全员参加!”

“比什么?”刘建国的眼睛瞬间就亮了,他最喜欢这种硬碰硬的场面。

“比的,就是我们克敌制胜的真本事!”秦奋的眼中闪着精光。

“生产制造中心,比三样!第一,‘王牌车工’,给一张复杂零件图纸,看谁加工得最快,精度最高!第二,‘模具快手’,比注塑机模具的更换、调试速度!第三,‘班组协同’,一条生产线,从领料到出成品,看哪个班组用时最短,合格率最高!”

“质量管理部,也比三样!第一,‘火眼金睛’,给一批混有次品的零件,看谁能最快、最准地全挑出来!第二,‘精密测量’,使用我们即将到货的高精度仪器,比谁的测量数据最稳定、最精确!第三,‘品控方案’,模拟一个质量问题,看谁写出的分析报告和改进方案最全面、最有效!”

“技术研发中心,你们的比武最有挑战性!”秦奋看向李大柱和赵援朝,“给你们一种未知的进口材料样品,限时二十四小时,我要你们拿出它的物性分析报告和至少三种在咱们产品上的应用改良方案!”

“还有!”他目光扫向肖云杰和顾佳宁,“你们国际贸易部和资料室也别闲着,比‘信息尖兵’!就比把这份巴斯夫问卷翻译、整理,并草拟出中文应答框架的速度和质量!”

秦奋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豪情。

这哪里是比武,这分明是一场覆盖了远风集团所有核心环节的“全系统军事演习”!

“那奖励呢?”一个年轻技术员忍不住激动地问道。

“奖励?”秦奋哈哈大笑,“奖励,绝对要让所有人眼红!”

他伸出三根手指。

“所有单项比赛的冠军,个人,当场奖励现金500元!授予‘远风技术标兵’称号,照片挂上集团荣誉墙!班组冠军,整个班组每人奖励300元,并授予‘王牌班组’流动红旗!”

“500元!”人群中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将近一年的工资!

“第二,所有获奖者,名字和事迹,都会被记录在案。未来提干、晋升、加薪,优先考虑!”

这一条,比现金奖励更让那些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呼吸急促。

“第三!”秦奋加重了语气,一字一句地说道,“这次大比武的优胜者,将有机会被选入一个特别小组,代表远风,和我一起,去德国!”

“去……去德国?”

如果说之前的奖励是烈火,那这最后一个奖励,就是一枚直接投进油锅里的炸弹!

去德国!去巴斯夫!去那个只在传说中听过的工业国度!

所有人的眼睛,瞬间都红了。

无论是孙国华、刘建国这样的老将,还是李大柱、张巧玲这样的中坚,抑或是肖云杰这样的新人,在这一刻,都被一种无法形容的巨大渴望所攫住。

这不仅仅是荣誉和金钱,这是一种朝圣的机会,是触摸世界工业之巅的梦想!

“都听明白了?”秦奋的声音响彻整个办公室。

“明白!”

回答他的,是如同山呼海啸般的呐喊。之前所有的疑虑、沮丧、不安,全都在这股滔天的战意面前,被碾得粉碎!

……

当天夜里,整个远风产业园,彻夜未眠。

“第一次园区技术大比武”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从办公楼飞向了每一个车间,每一个宿舍。整个园区彻底沸腾了。

生产制造中心,孙国华和刘建国两位老总监,把各自车间的王牌师傅、班组长全都召集了起来,唾沫横飞地进行着战前动员。老师傅们摩拳擦掌,把压箱底的卡尺、量具擦得锃亮;年轻的工人们则围着图纸,一遍遍地模拟着流程,兴奋地讨论着战术。

技术研发中心,李大柱带着赵援朝、王小虎等人,直接在实验室里打起了地铺。对于那“未知的进口材料”,他们充满了棋逢对手的兴奋感,各种分析仪器的预热灯光,闪烁得如同他们眼中的星辰。

质量管理部,张巧玲正在给新招募的质检员们进行着最后的强化培训。她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着“远风标准”的每一个细节,声音嘶哑,却充满了力量。

就连徐致远,也拉着他供应链管理中心仅有的几个“光杆司令”,对着那份巴斯夫问卷,逐字逐句地研究着,思考着如何从全局的角度,构建起一份完美的“远风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