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广告预热,吊足胃口(第2页)
“对,就是这样。”秦奋看向赵援朝,“你们技术部,要配合市场部,把那些高大上的技术名词,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听着爽的概念。孙总监那边的内胆工艺,可以讲成‘祖传秘方结合航天技术’之类的,虽然夸张点,但能抓住眼球!”
孙国华被逗笑了,他负责的内胆工艺攻关难度堪比登天,被秦奋这么一包装,听着倒是亲切了很多。
“王小虎负责的控制系统和算法,”秦奋继续说道,“是这个电饭煲的‘大脑’。这块可以往‘智能’、‘精准’上靠。比如‘会思考的电饭煲’,‘每一粒米都能被温柔呵护’。突出它对不同米种、不同烹饪需求的适应性,能煮出各种各样的米饭,甚至可能是粥、煲仔饭什么的。这块的想象空间很大。”
王小虎用力点头:“秦董,我们已经把算法细分为针对不同米种的最佳烹饪曲线了。宣传上确实可以主打‘千米千味’或者‘私人定制米饭’的概念。”
“好!”秦奋眼中闪烁着光芒,“咱们的目标是惊艳世界,但第一步,是要让消费者惊艳。咱们要告诉他们,中国制造,也能做出比国际大牌更牛、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而且,咱们掌握核心技术,不怕卡脖子!”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最后一个大字:【远风】。
“预热做得差不多了,公众的胃口也吊起来了,”秦奋沉声说道,“第三阶段,咱们远风品牌正式登场!要高姿态,要自信!广告语要直接!”
他拿起笔,在“远风”
“这时候,就可以详细介绍产品的外观、功能、技术参数,特别是咱们的核心优势。”秦奋指了指白板上之前讨论的几个模块,“内胆的材料和工艺,ih加热的均匀和高效,智能控制的精准和多样。要用最有冲击力的画面和最能打动人的语言。”
“电视广告是重头戏。”杨主任插话道,“但价格非常昂贵,要上中央台或者省级卫视,费用是天文数字。”
“该花钱的地方不能省!”秦奋果断道,“咱们账上还有不少钱,上一年的盈利加上囤货收益,足以支撑。宁可少賺点,也要把品牌的声量打出去!要找全国最好的广告公司,拍最好的广告片!画面要精美,配乐要大气,解说要有力量!要让看到广告的人觉得:哇!咱们中国也能造出这么顶尖的产品了!”
张巧玲补充道:“秦董,我们还需要考虑线下门店的展示和体验。光看广告不行,消费者得摸得到、看得见、甚至品尝得到。”
“没错,这一点至关重要。”秦奋点头,“销售渠道方面,咱们一方面要依靠现有的经销商体系,另一方面,要在重点城市布局远风自己的旗舰体验店。这些店,不仅仅是卖货,更是展示品牌形象、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的场所。要装修得有科技感、有品质感,有专业的讲解人员,有现场煮饭品尝的环节!”
“现场煮饭品尝?”李大柱眼睛一亮,“这个好!咱们的米饭口感绝对碾压市面产品,尝了才知道!”
“就是这个效果。”秦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口碑传播很重要。让第一批体验到的人,成为咱们的义务宣传员。咱们还可以组织一些‘盲测盲品’活动,邀请一些美食家、家庭主妇来评测,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远风电饭煲煮出来的米饭,到底有什么不同。”
“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电台,”秦奋接着说道,“咱们还要想想其他渠道。比如商品的包装设计,说明书的内容,甚至服务体系,都要体现出高品质和智能化。让消费者从拿到产品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咱们的与众不同。”
他看向张巧玲:“巧玲总监,市场调研和消费者画像这块,你和楊主任多配合。咱们要了解咱们的目标客户是谁,他们关心什么,他们对现有电饭煲有什么痛点。咱们的广告和宣传,都要直击这些痛点,给出解决方案。”
“是,秦董!”张巧玲推了推眼镜,眼中充满了斗志,“我明白,要做精准营销,把咱们产品的优势,转化成消费者能感知、能信任的价值。”
“宣传的节奏要控制好。”秦奋最后总结道,“先放谜题,再揭技术,最后品牌和产品全面亮相。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最大程度地积攒市场关注度和期待感。等到产品正式上市那天,咱们要的就是‘引爆’的效果!”
研发中心里,除了讨论技术和供应链的图纸,如今也开始飘荡着关于广告语、画面构图和营销渠道的设想。从冰冷坚硬的材料和设备,到温情脉脉的米饭和家庭生活,远风的思考正在拓展新的维度。
李大柱和赵援朝他们在琢磨怎么把ih加热的原理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孙国华则在想,如何用镜头语言展现内胆烧结过程的精密与匠心;王小虎已经在考虑,控制面板的交互设计如何在广告片中体现出“智能”和“人性化”。而杨主任和张巧玲则已经开始联系国内顶级的广告公司,初步了解各媒体平台的收费和投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