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页)
“是!秦厂长,我立刻去办!”他激动地应下。
“巧玲,你把这份草稿拿给王主任看看,请他把把关,必要的时候,这份信可能需要以红星厂和凤栖县的名义,通过更正式的渠道发布,Br县报、市报,甚至咱们想办法联系省级、国家级的科技类报刊……以及给海外的一些华人社团、同学会什么的寄送。”秦奋对王奎山的能量和网络有信心,这是【地方协同效率】的重要体现。
张巧玲接过任务,感觉责任重大,但也热血沸腾。能参与这样一件开创性的大事,本身就是一种荣幸。
与此同时,由李顺才牵头的研发中心筹备小组也在紧锣密鼓地工作。
李顺才、李大柱和周海涛三人,带着皮尺、笔记本,又去了厂子南边那块荒地。
“老李,你看看,这地势确实不错。”李大柱一边走一边说,“地方也够大,以后研究所扩大还有地方。离咱们车间也近,来回方便。”
周海涛是第一次跟着一起来,他在荒地上转了一圈:“环境是安静,但基础建设太差了。水电,网络,道路,这些都需要重新规划。不过秦厂长说要有图书馆、资料室,要有高精度实验室,还要能放大型设备,这些都需要专门的建筑结构设计。”
“那是当然!”李顺才拄着拐棍,眼神闪烁着光芒,“秦厂长说了,要建就建最好的!比咱们省机械研究所条件还要好!海涛,你当初为什么愿意来咱们这小厂子?不就是看中秦厂长敢投入,真搞研发吗!这次的中心,只会投入更大!”
周海涛笑了:“是啊,秦厂长是个真正懂技术、舍得为技术花钱的人。在省所的时候,要点经费都难,更别提买什么好设备了。咱们柴油机项目能进展这么快,就是因为初期设备到位快,秦厂长給的改造方案也厉害。”
李大柱兴奋地说:“我回去就带着机修车间的弟兄们,先把路和围墙拉起来!场地平整也要抓紧!咱们不等不靠,先把基础打好!”
他们一边讨论,一边根据周海涛提出的专业需求,在图纸上勾勾画画。什么样的楼需要承重墙,哪个区域要预留通风口和排污口,甚至哪里适合建一个相对隔音的实验区。这些细节,都是未来研发中心能否顺利运行的关键。
“设备清单这块儿……”周海涛皱了皱眉,“有些咱们需要的设备,国内根本没有。比如材料分析仪,高精度加工中心,还有一些特殊的实验仪器。光靠孙师傅他们自己造,难度太大了。采购国外设备,价格昂贵不说,很多咱们国家也买不到……”
这正是秦奋在会上提出的,也是“千金买马骨”的另一层含义——不惜代价获取关键设备。这既是提高研发能力的物质保障,也是展示决心、吸引人才的硬招牌。
“采购这边,秦厂长说会想办法。”李顺才深沉地说,“可能需要通过一些特殊渠道。至于能自己造的,咱们全力攻关。孙师傅那边已经在研究给挤出机再造一套更精密的模头了,秦厂长还给了不少新思路。总之,硬件这一块,咱们先摸清家底,把最必须、最难搞的列出来,能自己造的尽快启动,不能造的……等秦厂长想办法。”
周海涛点头,他知道秦奋总能拿出一些惊人的方案,就像先前的柴油机改造和高性能塑料一样。那种超越时代的知识和技术,才是红星厂最强大的底牌。
这支筹备小组的工作,是人才战略的物理基础。而小杨和张巧玲那边的人才摸排和接触工作,则是人才战略的软性攻坚。双管齐下,一场围绕“人”的攻坚战,悄然在凤栖县打响。
秦奋知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现在,红星厂这个伯乐,不仅要用“千金”来展现求贤若渴的诚意,更要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练马场”,让那些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千里马,看到在这里实现价值的无限可能。
他相信,在这个特殊而充满机遇的年代,总有一批心怀壮志、不愿平庸的优秀人才,会被这种与落后面貌抗争、用科技改变一切的伟大事业所吸引。他们将是点燃凤栖县科技变革的星星之火,是支撑区域经济引擎高速运转的澎湃动力。
【系统正在评估【人才战略,千金买马骨】任务阶段目标。】
【前置任务:【研发中心,提上日程】已完成。】
【子任务发布:1.编制详细人才需求计划(涵盖技术方向、资历、数量等)2.建立符合时代特征且具有足够吸引力的薪酬福利体系(物质与非物质激励并重)3.搭建高效招聘与人才评估渠道4.成功吸引并聘用不少于10名高级研发或工程技术人才。】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量化了人才战略的初期目标。十名高级人才,看起来不多,但在当时的凤栖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正是“千金买马骨”要达成的效果——用首批高水平人才的引进,证明红星厂的平台价值和决心。
秦奋深深吸了一口气。挑战巨大,却也激起了他骨子里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