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48章 人才战略,千金买马骨(第2页)

“好,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秦奋拍板,“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首先,选址。研发中心的位置非常重要,既要离厂区近,方便联动,又要有足够的空间未来扩建,环境也要相对安静,有利于研究。大家有没有现成的想法?”

“厂子南边,之前那块荒地怎么样?”刘栓柱提议,“原来是公社的养猪场,后来荒了,占地不小,离咱们厂走过去也就十几分钟。”

王奎山点头:“那里可以备选。地皮是公社的,现在划到县里,咱们红星厂要用,县里肯定全力支持。”这便是【地方协同效率】提升的直接体现,过去要一块荒地都得跑断腿,现在有红星厂这块金字招牌,很多事都顺畅了。

“嗯,我去看过那里。地势平坦,交通也还行。”秦奋在脑海中调取了系统图谱对这块区域的评估信息。图谱中,那块荒地确实被标注为适合未来产业拓展的区域之一,特别是在考虑产业链配套和园区规划时。

“光有地还不行,咱们得建房子,买设备,最重要的是要招人。”秦奋提出了更实际的问题,“建研发中心,初期投入肯定不小。咱们厂子账面上利润虽然不少,但后面还有很多项目要投入,比如柴油机扩产,新的生产线。这笔钱从哪里来?设备怎么买?高级的技术人才,特别是研究所、大学里的那些专家,怎么才能让他们愿意来咱们凤栖县,来咱们红星厂?”

资金和人才,这是当下最现实的挑战。

“资金嘛……”王奎山沉吟了一下,“咱们厂现在效益这么好,银行肯定愿意贷款的。再加上县里也会想办法争取一些支持。不过,主要还得靠咱们自己。”

“没错,主要靠自己。”秦奋说,“但是,咱们也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银行,咱们还可以考虑别的渠道。设备方面,国内能买到的不先进,国外的贵,而且不是所有都能买到最顶尖的。这就需要咱们自己想办法,甚至组织力量去仿制、去改造。这方面,孙师傅他们机修车间的同志们,还有周博士你们,都要多费心了。”

孙师傅是机修车间的老班长,现在挑起了大梁,听到秦奋点名,立刻表态:“秦厂长您放心,只要您给任务,咱们机修车间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把设备给您捣鼓出来!”

至于人才,这是让所有人犯愁的问题。凤栖县虽然因为红星厂的名气,吸引了一些本地学生和打工人员回流,但真正的高端研发人才,不是那么好吸引的。

“人才吸引力咱们现在是比以前强多了。”厂办主任小杨汇报说,“现在技校、中专的学生排着队想进来,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也开始往咱们这儿递简历了。前几天市机械厂有个技术骨干,都主动打电话来问咱们招不招人。”

“这是好事,说明咱们的名气打出去了。”秦奋肯定了小杨的工作,但又话锋一转,“但这还不够。咱们要建的是研发中心,需要的是能坐下来搞基础研究、能攻克尖端技术的顶尖人才。这些人,大部分还在大城市,在研究所,在大学里。他们为什么要放弃大城市的条件,来咱们这儿?”

这确实是个难题。李大柱和刘栓柱也搓着手,感觉无从下手。

“靠感情?靠钱?”刘栓柱试探性地问,“咱们给的工资待遇肯定比县里其他厂子高。”

“钱是一方面,但不是全部。”秦奋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系统对【人才吸引力】的描述,不仅仅是物质回报,更包括了事业平台、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甚至是一种“做一番大事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咱们要给他们一个平台,一个能够实现他们技术抱负的平台!”秦奋提高了嗓门,“告诉他们,在红星厂,在凤栖县,他们不是来混日子,不是来修修补补。他们是来参与一项伟大的事业,一项能够改变这个县,改变这个国家的技术事业!咱们要提供条件,尊重他们的劳动,让他们有尊严,有成就感!让他们知道,在这里,他们的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的体现!”

“特别是那些有家国情怀的技术人员,”秦奋继续道,“现在咱们国家技术还落后,很多东西受制于人。如果咱们能把研发中心建起来,吸引一批有能力的同志,一起攻克那些‘卡脖子’的技术,那是多大的功劳!这难道不比在大城市里给别人打工更有意义吗?”

他一番话说得在场的人热血沸腾。王奎山更是激动地拍了下桌子:“说得好!咱们就这么办!钱的事情,县里能帮的尽量帮。人嘛,咱们一起想办法,广发英雄帖!不光看钱,看的是这份事业,这份心!”

“王主任,人才这方面,可能还需要您多利用县里的关系,向省里、向国家层面呼吁和争取一些政策支持。”秦奋补充道,“比如引进人才的补贴,科研项目的立项等等。”王奎山现在身份特殊,虽然是红星厂副厂长,但他也是原县领导,对上沟通渠道畅通。

“这个没问题!”王奎山立刻应承下来,“我这就去打探。不过,咱们自己的牌更重要。研发中心,是咱们的根基!”

会议结束后,秦奋让李顺才、李大柱和周海涛三人牵头,先组建一个“研发中心筹备小组”,负责选址的实地考察、初步的建筑设计需求、以及急需购置的关键设备清单摸底。同时,让小杨和张巧玲协助,梳理一份国内主要高校、科研院所的名单,琢磨怎么去接触和吸引人才。

一切都在迅速地推进。秦奋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且每一步都会面临无数的困难。但有了清晰的方向指引、坚实的物质基础、可靠的外部支持,以及最重要的,是一群志同道合、充满干劲的伙伴,他有信心把这块蓝图变成现实。

走出会议室,秦奋深吸了一口早春微寒的空气。他的目光投向厂区外那片待开发的荒地,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高耸的研发大楼,看到了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们,看到了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

那里将是凤栖县,乃至这片土地,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系统进度更新:【打造区域经济引擎】(阶段二:核心技术枢纽建设启动)任务解锁中,【区域科技协作网络】权限解锁进度加快,【产业带布局优化方案】系统具象化进度加快...】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仿佛在回应他的决心。每一步实际的行动,都在让那些抽象的未来变得更加清晰和触手可及。

凤栖县的新篇章,正在缓缓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