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47章 研发中心,提上日程(第2页)

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利用人才优势,比如软件、设计、研发、精密制造等,虽然起步难,但潜力大。

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工业发展,发展物流、商贸、技术服务等。

结合【产业带布局优化方案】的框架,秦奋意识到系统更倾向于第二和第三方向,也就是技术引领、错位竞争。凤栖县不可能复制上海的工业模式,但可以在某些细分领域形成特色,并利用自身土地、人力成本的优势,与沿海地区形成协作互补。

例如,红星厂在高性能塑料和机械制造方面有基础,是否可以在周边乡镇引导发展注塑、精密加工、模具制造等配套产业?或者结合本地的农业基础,开发更智能、高效的农机设备,形成现代农业装备产业集群?甚至,能否利用相对较低的成本优势,吸引一些技术公司来凤栖建立研发分支或呼叫中心?

这不是秦奋一个人拍脑袋就能决定的,需要县里和各方面的配合。但有了红星厂这块金字招牌和赢得的信任,说服和推动将变得容易得多。

“王主任,”秦奋找到王奎山,开门见山,“基金的钱咱们用在了刀刃上,效果好。但建基金只是第一步,我的想法是,要让这份好势头持续下去,甚至要放大。咱们红星厂发展起来了,不能光自己好,还得带着乡亲们,带着整个凤栖县,一起好起来。”

王奎山一听,眼睛亮了:“奋儿,你的心意我懂。这不就是你母亲常说的,不忘本嘛!可具体咋带法?咱们厂子也刚起步不久,摊子铺太大怕吃不消啊。”

“不摊子,是盘活资源、协调发展。”秦奋解释道,“比如说,咱们厂做高性能塑料,生产需要模具。县里有没有做模具的厂?技术怎么样?能不能提升他们的技术,让他们给咱们供模具?这样他们有活干,收入高,咱们也有了本地配套,成本还能降低。”

“噢,这个主意好!”王奎山一拍手,“县里是有几个小模具铺子,都是老师傅带着几个徒弟,设备老旧,技术是老一套。”

“这就是机会。”秦奋眼中闪烁着光芒,“咱们可以技术援助,甚至可以合作建厂,把设备和图纸给他们,派技术员指导。慢慢地,他们就能给咱们供货。这不就带动起来了吗?”

“还有,咱们生产农机,能不能带动县里其他的机械零配件厂?一些简单的铸造、冲压件,是不是可以让本地的厂子来做?”

“再大胆点,咱们厂现在电脑也用上了,技术文档管理也起来了。县里有没有中专技校能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咱们能不能和学校合作,开设课程,定向培养?这样孩子们毕业就有了工作,咱们厂也有了人才储备,县里教育水平也提高了。”

秦奋侃侃而谈,将脑海中关于“产业带布局”和“科技协作网络”的一些初步设想勾勒出来。他提到要摸清全县的工业底子,划分不同的产业功能区,建立一个县级层面的技术信息共享和人才交流平台。这些词汇、这些概念,对王奎山来说虽然有些陌生,但他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系统性和未来的巨大潜力。

“技术援助……合作建厂……定向培养……技术信息共享平台……”王奎山喃喃重复着这些词,越想越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策略,更像是一个地方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但他们过去缺乏这样的思路和资源。现在,红星厂不仅有资源,更有领先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奋儿,你这想的,比我这个书记都超前!”王奎山激动地说,“这要是真做成了,那咱们凤栖县可就真的要腾飞了!这不就是报纸上说的,新时代的‘互助合作’,共同富裕嘛!”

他没有提“先行示范区”那么宏大和带有官方色彩的词汇,但他明白秦奋的目标,并且对此充满信心和干劲。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告诉他,秦奋的办法接地气,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带来长远的效益,最关键的是,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变化,这才是赢得人心的根本。

“不止是县里,”秦奋看向窗外更远的地方,“周边乡镇,邻近的几个县,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比如咱们的模具厂做好了,能不能给别的县的塑料厂供货?咱们的农机技术成熟了,能不能通过技术转让或者合作的方式,帮助其他地方的农机厂?建立一个跨区域的产业合作网络。”

王奎山瞪大了眼睛,这个步子迈得更大。但他知道,红星厂有这个实力。他们在上海打败华生,在高性能材料上让日岛公司吃瘪,他们的产品远销海外。红星厂的视角,早已不是一个县属企业能比拟的。

“好!你拿出个更详细的方案来!这件事,县里一定鼎力支持!”王奎山站起身,语气坚定。他仿佛看到了一幅全新的图景在凤栖县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秦奋点了点头。详细方案,正是【产业带布局优化方案】图谱要解决的问题。他需要花时间进一步消化系统给出的信息,并结合凤栖县的实际情况,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

【区域科技协作网络】的建立,也可以同步规划。它可以从红星厂牵头,联合县里的技校、农机站、甚至是一些有技术沉淀的老工人,先从基础的技术培训和咨询开始。再逐步建立共享的检测设备、小批量试制平台等。

这无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利益协调、观念转变、技术投入、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但秦奋看着王奎山眼中充满希望的光芒,看着窗外工地上挥洒汗水的人们,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红星农机厂,这个曾经濒临倒闭的小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姿态,承载起更大的使命和野心。它要从一个点,变成一条线,最终织成一张网,一张覆盖凤栖县及周边地区,充满生机活力的“产业之网”。

而这一切的开端,就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在凤栖县这片正在萌发新希望的土地上。

“任重而道远,”秦奋心中默念,但眼中全是坚定。“先行示范区,从凤栖县开始。”

【系统进度更新:【打造区域经济引擎】(阶段一:理念萌芽与初步规划)进度已达成10%,【区域科技协作网络】权限解锁中,【产业带布局优化方案】图谱具象化中...】

系统的提示再次响起,这一次,秦奋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任务的沉重,更有来自未来的,精准而有力的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