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41章 分红奖励,皆大欢喜(第2页)

“柱子,你算算,我今年能拿多少?”李大柱憨憨地问。

刘栓柱掰着手指头算:“你今年光保底工资就一百二…加上加班…还有厂里发的那些…得有一千四五百块吧?那15%就是两百多!再加上两套衣料,鱼肉票…我的天,赶上我现在好几个月工资了!”

李大柱眼睛瞪得溜圆:“能有这么多?!我回去得好好跟我媳妇显摆显摆!”

刘栓柱也激动起来:“秦奋兄弟真是神人啊!说让我们过好日子,真就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了!去年这时候,咱们厂还…唉,不敢想不敢想!”

他们两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感激和更加坚定的信念。秦厂长指的未来,虽然听着难,但跟着他,总能见到希望!

很快,队伍轮到了张巧玲。她作为技术科的骨干,又是秦奋点名表扬的典范,奖金自然不会低。

“小张啊,你可是咱们厂的宝贝技术员!今年在材料项目上立了大功,奖金除了按比例发,厂里还给你额外发了一百块特殊贡献奖!”王科长笑着说道。

张巧玲接过信封,脸上稍红,连说了几声“谢谢”。看着信封里近三百块钱,她心里也有些激动。这笔钱,足够她去省城新开的王府井百货买一件毛衣,剩下的还能再存起来,为将来继续深造做准备。秦厂长说过,要学习,要掌握新技术,她可得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兑换券的领取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工作人员指导工人们凭券领取了过年所需的鱼、肉、蔬菜等副食。考虑到凤栖县的实际情况,厂里特意联系了县供销社,从外地调集了一批平时难得见的好货。大鲤鱼、白条猪肉、新鲜蔬菜,堆满了第三车间的一角,等着大家拎回家。

更让女同志们高兴的是每人两套的过年衣料。这些衣料是红星厂委托县服装厂专门采购的,颜色正,质量好,有耐穿的哔叽布,也有挺括的卡其布,甚至还有几匹颜色鲜亮的丝绸。虽然大多数人舍不得用丝绸做衣服,拿回家叠起来也是一份体面。

拿到衣料的李大妈高兴地拉着身边的姐妹说:“哎呀,这布可真不赖!省下多少买布的钱啊!这都得亏秦厂长带着咱们厂争气,赚着钱了,才能想到咱们工人的手里!”

“就是!我们家老赵,去年冬天连件像样的棉袄都没有,今年厂里发了棉花票和布票,他自己掏钱找人做了件新的,暖和着呢!再看今天这年货,鱼啊肉啊,拎回去得让孩子们高兴坏了!”旁边一位大嫂拎着一大捆兑换券,笑得合不拢嘴。

整个第三车间,此刻充斥着钞票摩挲的响声,布料展开时的轻微窸窣声,以及人们此起彼伏的开心笑语。这是一种物质上的极大满足,也是精神上的空前振奋。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这一切,而这一切,又是在秦厂长的带领下才得以实现。

许多老工人想起了秦奋刚到老厂时的样子,那个坐在破旧车间里,眼神清澈,话不多但句句落地的年轻人。谁能想到,短短一年多时间,他就把一个破烂不堪的老厂,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能让所有职工过上如此体面日子的现代化企业?

他们对秦奋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敬佩,此刻达到了顶点。

年终大会的最后,是厂工会主席代表全体职工,向厂党委、厂部,特别是秦厂长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和崇高敬意。他激动地说道,全体职工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响应秦厂长的号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掌握新技术,为红星厂更美好的明天,为中国工业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大会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工人们怀揣着装满希望和幸福的年终奖,拎着沉甸甸的年货兑换券和布料,三五成群地离开了第三车间。他们脸上洋溢的光彩,比窗外腊梅的初绽更加鲜亮。

空气中除了饭菜香气,还多了几分布料的芬芳和油墨印刷钞票的特殊味道。那是属于一九八九年末,属于红星农机厂,属于这个时代,最朴素也是最浓烈的幸福味道。

秦奋站在主席台上,望着工人们远去的背影,听着回荡在车间的欢声笑语,心中百感交集。系统在此刻无声地弹出了一条提示:

【阶段性任务:改善职工生活水平,凝聚企业向心力,已完成。任务评估:优秀。额外奖励:【企业管理优化模块】启动中...】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眼前的这些笑脸,是他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

新的一年,大幕即将拉开。凤栖县,这个曾经寂寂无名的小县城一角,将因为红星农机厂,因为秦奋和这群敢想敢干的工人,而奏响更加嘹亮、更加激昂的时代凯歌。

而秦奋很清楚,随着资金的充裕和职工们士气的空前高涨,红星厂下一步的发展,将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产品生产和技术模仿。是时候利用这份来之不易的积累,去兑现他今天在主席台上描绘的宏大蓝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