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40章 企业年会,展望九零(第2页)

“那台机器厉害在哪里?厉害在它可以听懂我们的指令,可以做非常复杂的计算。它将来不仅仅能管账,能管生产。它还能帮我们设计更漂亮的电风扇,设计更复杂的柴油机零件;将来盖新厂房,它可以帮我们计算得更精确,更牢固;甚至将来,那些电影里才能看到的、自己会走路会说话的机器,自己干活的机械手,都离不开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一套套复杂的‘程序’!”

工人们听得入了神。他们虽然不懂什么叫“计算能力”、“程序”,但“自己会走路干活的机械手”、“设计更漂亮的电风扇”,这些联系到自己工作的前景,却让他们感到既新奇又震撼。那台昂贵电脑的神秘面纱,似乎被秦厂长揭开了一角,露出了未来工业生产的冰山一角。

“所以,同志们,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现在的成绩。”秦奋提高声音,语气变得更加坚定而充满号召力,“未来的十年,红星厂的目标,不仅仅是把现在的产品做大做强,更要向更高的技术领域攀登!我们要学会使用那台‘洋机器’,学会给它‘下指令’,让它成为我们开发更先进技术、生产更精密产品的强大工具!”

他看了一眼台下的张巧玲和李大柱,他们都在认真地听着,眼中闪烁着呼应秦奋话语的光彩。

“就像巧玲、大柱他们现在正在学的!”秦奋指了指他们,“他们学写程序,学怎么让电脑按我们的意思工作。这看起来像是坐办公室的工作,但它实际上,是在为我们将来造更复杂的机器、管理更先进的生产打基础!是在掌握未来工业的关键技术!”

“未来的挑战,就像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道巨大的鸿沟。”秦奋双手比划了一下,“高端芯片、精密仪器、工业软件、这些‘卡脖子’的东西,我们现在还很落后。将来国际上的竞争会更激烈,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和困难摆在我们面前。”他用平实的话语转述了系统报告中的“技术壁垒”、“出口限制”。

台下的气氛变得有些凝重。工人们虽然之前只关注厂里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此刻听到秦厂长描绘的未来挑战,也感受到了那种隐隐的压力。

“但我们绝不能退缩!”秦奋语气陡然变得激昂,“我们红星厂能从一个破旧的旧厂,变成今天这样,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勤劳!靠的是我们敢啃硬骨头、敢为人先的精神!”

“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远,红星厂要成为什么样?不是只会模仿别人造电风扇,也不是只会卖点塑料。”秦奋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红星厂要成为一个能够自主设计、自主制造高端设备,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的现代化工业企业!我们要造我们自己的精密机床,造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生产线,造能够思考、能够工作的机器人!我们要用信息技术武装到牙齿,从产品设计到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走在时代前面!”

他这番话,让现场许多人的内心都燃起了火焰。以前只觉得造好电风扇就是好日子,现在秦厂长描绘的未来,更宏大,更令人心潮澎湃。造精密机床?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这些听起来像是科幻故事里的东西,但从秦厂长嘴里说出来,却充满了说服力和令人信服的力量。

“我知道,这条路会很难。”秦奋放缓了语气,但眼神依然坚定,“比我们过去一年经历的任何困难都要难。它需要我们投入巨大的资金,需要我们付出比现在多几倍的努力去学习,去钻研。可能会遇到很多失败,很多挫折。”

“但是,同志们!我们是为谁而战?我们是为了我们自己更好的生活而战!我们是为了红星厂的未来而战!我们更是为了我们中国的工业,能够挺直腰板,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战啊!”秦奋的声音越来越洪亮,带着一种朴素的、源自灵魂深处的家国情怀。

“我们绝不能满足于做国际产业链的末端加工厂,更不能受制于人,让别人随便‘卡脖子’!”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红星厂全体员工,都要树立起新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做好手头的生产,更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秦奋发出了明确的号召,“厂里会创造更多机会给大家学习,给大家实践。那些愿意学习、愿意进步的同志,就是红星厂未来的顶梁柱!”

“巧玲、大柱他们现在学的电脑知识,就是未来这栋大楼的地基!”他再次点名表扬,给予榜样力量,“大家多向他们学习,厂里会组织培训班,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掌握这些未来吃饭的本事!”

“新的十年,是我们中国工业腾飞的关键十年!”秦奋站在主席台上,仿佛看到了未来波澜壮阔的画卷,“红星厂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用我们的智慧,为民族工业的伟大复兴,点燃更璀璨的火苗!”

“未来的日子,不是靠等,不是靠要,是靠我们自己拼出来,干出来的!”

“同志们!新的一年!新的十年!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红星厂的名字,不只在凤栖县响亮,不只在上海响亮,将来,更要响彻全世界!让全世界都知道,‘红星制造’、‘远风品质’,代表着中国工业的最高水平!”

秦奋最后的话掷地有声,激起了全场巨大的共鸣。工人们听得热血沸腾,眼中闪烁着激动和自豪的光芒。他们从未听过如此宏大的目标和如此明确的挑战,但从秦厂长口中说出来,他们就信!深信不疑!

“响彻全世界!”

“中国工业万岁!”

呼声震天,经久不息。那是压抑已久、渴望强大、渴望被世界认可的民族情绪的爆发,也是个体命运与企业、与国家捆绑在一起后,产生的强大动力和共同愿景。

秦奋看着台下高昂的情绪,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和未知。但此刻,有了这群被点燃了希望和斗志的工人,有了他们身上凝聚的力量,他感到不再孤单。

年会结束后,工人们领取了丰厚的年终奖和年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许多人围上来向秦奋拜早年,表达感谢和敬意。

李大柱和刘栓柱拉着秦奋的手,憨厚的脸上满是崇拜。“秦厂长,我们以前只知道埋头干活,没想到将来厂里还能造那么厉害的机器!”李大柱激动地说。

“秦奋兄弟,你说的那个电脑学问,我们一定好好学!”刘栓柱拍着胸脯保证。

张巧玲走上前,眼中带着深深的佩服:“秦厂长,我以前只以为学编程是提高工作效率,听您一讲,才知道它将来能做这么多伟大的事情!您放心,我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秦奋拍拍他们的肩膀,温和地笑着:“好!未来的红星厂,靠的就是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我们解决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我们造不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