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37章 效率提升,科技的力量(第2页)

秦奋耐心地指导,讲解每一个错误可能的原因,教授调试技巧,比如使用`print`命令在程序特定位置输出变量值,查看程序执行到了哪一步。张巧玲则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学习能力。她不厌其烦地修改代码,一次次尝试,即使熬得双眼通红,也依然坚持。

李大柱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虽然听不懂那些专业术语,但能感受到她们身上的那种投入和执着。他也想帮忙,就包揽了检查电压、清理灰尘、甚至帮她们倒水、拿宵夜的活。他知道,她们干的事情“了不得”。

当那个具备初步文件存储功能的多品种库存管理小程序终于编写完成,并经过几次小规模测试成功后,已是深夜。屏幕上,不再是简单的螺丝钉数字,而是整齐地列出了几种常用物资的代码、名称和当前库存数量。

李大柱看得直咂舌,半晌才憋出一句:“乖乖,它真记住了!关机了,它还记得吗?”

秦奋和张巧玲相视一笑。秦奋抽出软盘,晃了晃:“数据就存在这儿,比账本小多了不说,想要啥时候查,啥物品剩多少,直接输个号或者名字就行,咔咔几下就出来了。比翻箱倒柜找账本强吧?”

李大柱连连点头:“那可强太多了!以前盘点仓库,我们几个干一整天,腰酸背疼,还得拿计算器算复核。数字一多,眼都花了,保不准就错。这玩意儿……噌噌噌,一下就出来了!”

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效率提升是如此巨大,如此立竿见影。那不仅仅是简单的算数快慢,而是整个流程的简化和加速。

第二天,秦奋特意让张巧玲在厂委会例会上,向厂长王奎山、副厂长李顺才、刘副厂长,还有其他一些主要科室负责人,演示了这个简易的仓库库存管理小程序。

王奎山看到屏幕上工整的数据列表,以及张巧玲飞快地输入指令,计算机瞬间给出结果的样子,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巧玲啊,你的字写得好,没想到让这机器‘写’出来的字更齐整啊!”王奎山摸了摸下巴,“这个……这个东西,真能把咱们仓库的账全管起来?”

张巧玲有些紧张,但还是条理清晰地汇报:“王厂长,这只是个很简单的程序,目前只能管理少数几种编号的物品,功能也很基础。但是秦厂长说,只要基础打好了,等我学得更深入,就可以编写更复杂的程序,管理更多的物品,记录更详细的入库和出库信息,比如是哪个车间领料了,谁签的字,甚至是材料的批次、存放位置……这些都可以加进去。”

她顿了顿,指着屏幕:“最主要的是,它的计算绝对不会出错,查询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仓库的账目都用这个管起来,李技术员他们盘点仓库、查账就能省很多时间,准确率也能大大提高。”

李大柱也在旁边补充:“王厂长,刘厂长,我昨天亲眼见了,巧玲在电脑上噼里啪啦敲几下,螺母的账就变了!比我打算盘快不知道多少!这玩意儿真是神了,能管账!”

刘副厂长是老生产干部,一向讲究效率和精准。他走上前仔细看了看屏幕显示的程序流程和数据,虽然不懂原理,但看到了实际的好处。

“老王,老李头,你们看,”刘副厂长转头对王奎山和李顺才说,“咱们厂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物料种类越来越多。仓库的账本越来越厚,月底盘点老费劲了,还容易闹错。这机器要是真能把这账给理清楚,那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李顺才也连连点头,他原先是公社农机站的站长,对秦奋的技术一直深信不疑,现在看到他在管理上也能玩出新花样,更是兴奋。

王奎山没有立刻表态,他沉思了片刻。作为厂长,他需要考虑的维度更多。七万二!这笔钱压在他心头不是不沉重的。一开始是为了秦奋要的“科研”功能,是为了长远的自动化生产线蓝图。但长远总是显得虚无缥缈,尤其是在资金紧张的时候。现在,他看到了一个更近、更实惠的好处——管理效率。

“巧玲,秦奋,”王奎山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激动和期许,“你们干得好!能把这洋机器用在咱们厂最实用的地方,这说明钱没白花!仓库管理,好!先从这里入手!你们继续研究,遇到的问题,需要厂里支持的,尽管提!”

他站起身,环视了一圈在场的干部:“各位,以前咱们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能更多的是想到生产设备有多先进,工艺有多高明。今天,巧玲和秦奋给我们展现了科技在**管理**上的力量!一个账本的事儿,让机器来干,能快多少?能准多少?这就是效率,这就是竞争力!”

“这还只是仓库。以后呢?工人考勤、工资计算、生产计划安排、产品质量统计、销售报表……这些是不是都能用上这机器?到时候,咱们红星厂的管理,就不再是糊里糊涂一本账,而是清清楚楚,想查啥随时能查到!这就是现代化管理,这是咱们红星厂要迈向的新台阶!”

王奎山的话,让在场的干部们也深受触动。长久以来,他们习惯了手写、算盘、会议传达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效率低下不说,出错更是常事。秦奋和张巧玲的演示,像是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可能性。

虽然这个小程序距离真正的“系统”还很遥远,界面简陋,功能单一,数据存储也依赖于脆弱的软盘。但它验证了秦奋的设想,证明了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张巧玲等技术骨干指明了更加清晰的学习方向。

李大柱看着秦奋和张巧玲,又看了看王厂长坚定而振奋的神情,心中某个角落像被拨动了一下。这台嗡嗡作响的米色机器,不仅仅是七万二的“金疙瘩”,它更是改变红星厂,改变他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力量。

数字化管理的火种,已在红星厂悄然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