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目光长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2页)
“秦总真是……真是太支持我们了!”他喃喃自语。
报告上,一笔高达数百万的专项资金,被批准用于从国外引进一套先进的光刻掩膜设备和几台高性能的测试仪器。这些设备,对于星辰微电子正在攻关的几款核心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至关重要,但价格也极为昂贵,之前李明浩几次申请,都因为资金紧张而被暂时搁置。
“老李,发什么呆呢?”一位副手走过来,看到李明浩的样子,好奇地问道。
“看!这是秦总刚批下来的!”李明浩将报告递给副手,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有了这笔钱,我们的0.8微米Cmos工艺研发,就能大大提速了!还有那款mp3解码芯片,良品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副手接过报告一看,也瞪大了眼睛:“这么多!秦总这是……从哪里变出这么多钱来?”
李明浩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窗外集团办公大楼的方向,眼神中充满了敬佩:“秦总的本事,岂是我们能完全看透的?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把这些钱,真正花在刀刃上,早日拿出成果,回报秦总的信任!”
无独有偶,在星辰精机的自动化装备研发部,陈建国也收到了一份来自集团财务的“大红包”。
“陈总,集团拨付了五百万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我们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以及那条齿轮自动化生产线的后续完善和推广!”财务人员笑着将批文递给陈建国。
“五百万!”陈建国惊喜交加。他之前还在为购买几台高精度的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样品进行技术攻关而经费紧张发愁,没想到集团这么快就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太好了!太好了!”陈建国连声说道,“有了这笔资金,我们不仅可以加快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突破,还能尽快将齿轮自动化生产线的经验复制推广到集团内部的其他车间,甚至可以开始考虑对外承接自动化改造项目了!”
秦奋深知,无论是电子元器件还是自动化设备,都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没有持续的、大量的研发投入,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技术突破和核心竞争力。而他在股市上的“精准狙击”,正是为了给这些嗷嗷待哺的实业项目,提供充足的“粮草”。
他给钱敏下达了明确的指示,从股市获取的盈利,在扣除必要的风险准备金后,设立一个“星辰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基金”,由钱敏亲自管理,专项用于支持集团内部各项高新技术研发、关键设备引进、高端人才招募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投资。
“秦总,您的意思是,股市赚来的钱,原则上不用于集团的日常运营开支,也不进行分红,而是全部投入到能提升我们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中去?”钱敏在一次小范围的会议上,向秦奋确认道。
“没错。”秦奋斩钉截铁地回答,“星辰集团的根基在于实业,在于技术创新。资本市场只是我们获取资源、加速发展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沉迷于‘钱生钱’的游戏,而忽略了我们真正的使命——打造一个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帝国。”
他的这番话,让在场的几位集团高管都深感认同。他们都清楚,秦奋虽然在资本市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但他内心深处,始终是一个坚定的实业家。
有了这笔“天降横财”的持续注入,星辰集团的几个重点研发项目,如同加了助推器一般,进展明显加快。
星辰微电子那边,李明浩团队不仅成功引进了关键设备,还从沪市和京城的一些顶尖高校和研究所,高薪聘请了几位在半导体材料和芯片设计领域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研发团队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他们不仅在0.8微米Cmos工艺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成功开发出几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开始小批量供应给国内的一些家电和通讯设备制造商。
星辰精机的自动化装备研发部,在陈建国的带领下,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他们不仅成功完善了齿轮自动化生产线,并开始在集团内部的其他零部件加工车间进行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他们在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功研制出几款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伺服电机和控制器样品,为未来推出星辰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奠定了基础。
秦奋对此感到非常满意。他看到,自己通过资本运作获取的资金,正在有效地转化为集团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力和产业优势。这种“金融反哺实业”的良性循环,正是他所期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