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勤劳致富,时代的缩影
九二年的深秋,空气中已带着几分凛冽的寒意。各项筹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无论是法律文件的完善、财务体系的对接,还是人力资源的配置、品牌形象的统一,都在为那个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星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做着最后的冲刺。这注定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整个星辰上下都弥漫着一种“集团化前夜”特有的期待与躁动。
秦奋的办公室里,灯光常常亮到深夜。这段时间,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忙碌。除了日常处理纷繁复杂的集团事务,审批雪片般飞来的各类文件报告,他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思考和完善集团化运营后的顶层设计。这不仅仅是换一块牌子那么简单,更意味着星辰将从一个“大而全”的工厂集合体,真正蜕变为一个“强而优”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秦总,这是关于星辰控股集团董事会成员初步提名方案,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的设置建议,请您审阅。”钱敏将一份精心准备的文件递给秦奋。作为集团的常务副总裁兼Cfo,她不仅要负责财务大管家的角色,还要协助秦奋搭建集团的治理架构。
秦奋接过文件,仔细翻阅起来。方案中建议,星辰控股集团首届董事会将由七名董事组成,除了秦奋这位当然的董事长外,还包括钱敏、张明这两位核心高管,以及李明浩、陈建国、王亚萍这三位子公司的总经理。最后一位董事名额,则建议从外部聘请一位在企业管理或相关行业领域具有深厚资历和广泛影响力的独立董事。
“外部独立董事?”秦奋的目光在这一条上停留了片刻,“这个建议很好。引入外部视角,有助于我们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也能提升集团治理的规范化水平。人选方面,你们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吗?”
钱敏回答道:“我们通过猎头公司和一些业内渠道接触了几位备选人士,其中包括一位曾在大型跨国公司担任过高管、熟悉国际化运营的资深经理人,还有一位是在国内经济学界颇有建树的学者型专家。具体的背景资料和履历,都附在方案后面了。”
秦奋点了点头:“很好,这件事要抓紧落实。独立董事的加入,对我们未来可能的资本运作,比如吸引战略投资,甚至更长远的上市计划,都是有益的铺垫。”
除了董事会,方案中还建议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等专业机构,以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的决策支持和监督职能。
“张明,法律方面,关于集团公司章程的修订,以及母子公司之间权责界限的法律文本,进展如何?”秦奋转向一旁的张明。
张明推了推眼镜,沉稳地回答:“秦总,集团公司章程草案已经基本完成,充分体现了母子公司管控模式的核心原则,明确了控股集团在战略规划、重大投资、核心人事任免等方面的决策权,同时也保障了子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上的自主性。相关的法律文本,如《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理办法》、《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等,也都在同步制定中,预计下周可以提交审议。”
秦奋对他们的工作效率表示满意。他深知,一个清晰、规范、行之有效的治理结构,是集团化运营成功的基石。这段时间,他脑海中的财富帝国系统也频繁提示他关于“集团治理”、“风险控制”、“战略协同”等方面的关键知识点和案例,让他对如何构建一个既能保持活力又能有效管控的集团体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顶层设计的完善,各项具体事务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集团品牌管理部正在加班加点地设计星辰控股集团的全新企业形象识别系统(vis),包括新的集团Logo、标准字体、标准色等。秦奋亲自参与了核心方案的讨论,他要求新的品牌形象既要体现星辰的科技底蕴和创新精神,又要传递出稳健、大气、值得信赖的集团气质。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星辰’这两个字,不仅仅代表高质量的产品,更代表一种先进的制造理念,一种卓越的企业文化,一种负责任的社会担当。”秦奋在一次品牌方案评审会上强调。
集团人力资源部则在钱敏的指导下,着手制定一套全新的、能够覆盖控股集团总部及各子公司的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这套体系将更加强调业绩导向,鼓励创新,并尝试引入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措施,以期将核心骨干的个人利益与集团的长远发展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人才,是星辰最宝贵的财富。”秦奋不止一次地对人力资源总监强调,“集团化之后,我们对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要建立起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激励和保留机制,为星辰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与此同时,各子公司的整合与内部优化也在持续深化。
星辰精机在陈建国的带领下,正全力推进对宏发精密铸造厂的深度整合。除了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融合。陈建国派出了得力干将常驻宏发,手把手地推行星辰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狠抓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初步的成效已经显现,宏发铸造的产品合格率和生产周期都有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