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危机变商机,利润翻番!(第2页)
苏晚晴认真地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要点。秦奋的这些思考,虽然还只是初步的框架,但已经为星辰厂未来的集团化运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秦厂长,您的这些设想,非常具有前瞻性。”苏晚晴说道,“要实现这些目标,恐怕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组织架构进行一次比较大的调整。”
“没错。”秦奋点了点头,“我计划在1995年上半年,正式推动星辰厂的集团化改组。成立‘星辰控股集团’作为母公司,下设若干个专业化的子公司或事业部,分别负责不同的业务板块和区域市场。”
这个想法,已经在秦奋的脑海中酝酿了许久。随着星辰厂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从最初的精密机械加工,到后来的精密模具、自动化设备、农业机械、矿山设备,再到如今涉足重型装备,单一的工厂制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集团化的架构,才能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成立控股集团?”苏晚晴的眼睛亮了起来。这无疑是星辰厂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是的。”秦奋肯定地说道,“控股集团将作为整个星辰系的‘大脑’和‘心脏’,负责战略决策、资本运作、品牌管理和核心技术研发。各个子公司则像是集团的‘四肢百骸’,在各自的领域内精耕细作,为集团贡献利润和增长。”
【系统提示:宿主提出集团化改组战略,符合企业发展规律。“企业管理模块”自动生成“集团化组织架构设计方案(初级版)”,供宿主参考。】
【“集团化组织架构设计方案(初级版)”:建议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总裁办公会作为集团核心决策和管理机构。根据业务关联性和市场区域,可初步设立:精密制造事业部、智能装备事业部、重工事业部、农业与矿山装备事业部、华北区公司、华东区公司、华南区公司、华中区公司、西南区公司等。】
秦奋的脑海中,系统的方案与他的想法迅速融合,一个更加清晰的集团架构图谱逐渐成型。
“这个过程,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秦奋深吸一口气,“比如,如何平衡集权与分权?如何协调不同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相信,只要我们方向明确,步调一致,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苏晚晴的语气中充满了信心。她对秦奋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
就在秦奋和苏晚晴在武汉的酒店里,彻夜规划着星辰厂未来集团化蓝图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廊州总部,一场关于“星辰加速度”的讨论,也在悄然进行。
高总工程师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几位星辰厂的技术元老和年轻的技术骨干,正围坐在一起,神情专注地听着高总工程师的讲话。
“同志们,秦厂长在外面开疆拓土,为我们星辰厂打下了越来越大的江山。我们这些搞技术的,更要跟上他的步伐,甚至要跑在他的前面!”高总工程师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充满了力量,“‘星辰加速度’,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必须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张世界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几个工业强国。
“我们的精密机床,虽然在国内已经领先,但与德国、瑞士的顶尖产品相比,在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虽然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国内客户的需求,但在智能化、网络化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需要攻克的难关!”
“高工,我们最近在研究一种新型的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如果能够成功,将大大提升我们高端机床的加工能力。”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兴奋地说道。
“很好!”高总工程师赞许地点了点头,“我支持你们大胆尝试!研发经费不够,我去找秦厂长批!需要什么设备和人才,厂里全力保障!我们星辰厂,就是要用一代又一代更先进的技术,来支撑起‘星辰加速度’的雄心!”
办公室里,讨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一个个关于技术攻关、产品升级、人才培养的方案,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完善。
从北国的廊州,到南国的莞城;从东海之滨的昆山,到西陲的蓉城;从九省通衢的武汉,到中原腹地的郑州……星辰厂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以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呼应着“星辰加速度”的时代节拍。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生产线昼夜不息地运转,新的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加入到星辰的队伍中来……
这股强大的发展势头,让那些曾经轻视过星辰厂的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家正在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
秦奋知道,星辰厂已经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他要做的,就是牢牢把握住方向盘,确保这列高速列车,能够安全、平稳、持续地向前飞驰。
“晚晴,明天一早,我们就返回廊州。”秦奋做出了决定,“集团化改组的事情,要尽快提上日程。同时,我们也要开始着手梳理和强化各个基地的管理团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