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一战封神,商业嗅觉的胜利(第2页)
他们首先拜会了wh市的主要领导,表达了星辰厂投资武汉、参与当地国企改革的意愿。wh市政府对于星辰厂这样一家在国内机械制造领域声名鹊起、拥有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的民营企业,表示了极大的欢迎和兴趣。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引进外来资本和先进管理经验,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是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的工作。
随后,在wh市经委的安排下,秦奋带领团队,实地考察了几家备选的国有机械制造企业。
其中一家,是位于汉阳区的“红旗重型机械厂”。这家厂历史悠久,曾经是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为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近年来,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市场萎缩等原因,红旗重机厂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工人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厂区内一片萧条景象。
走进红旗重机厂,看到锈迹斑斑的厂房,闲置蒙尘的设备,以及工人们脸上迷茫和失落的表情,秦奋的心情有些沉重。但他敏锐地注意到,这家厂拥有大片的工业用地,厂房虽然老旧但主体结构尚好,而且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更重要的是,红旗重机厂在大型铸锻件、重型装备加工方面,曾经有过辉煌的技术积累。
“高工,郑厂长,你们怎么看?”秦奋私下里征求两位老将的意见。
高总工程师仔细查看了几台落满灰尘的苏联制老式龙门铣和镗床,又和几位留守的老技术员聊了聊,说道:“秦厂长,这家厂的底子不差。虽然设备老旧了些,但是经过技术改造和加装数控系统,还是能派上用场的。关键是,这里有一批懂行的人,这是最宝贵的。”
郑厂长也点头道:“是啊,秦厂长。我看到仓库里还封存着一些当年生产的特种钢材,质量都相当不错。只要给他们注入新的技术和管理,这家厂完全有希望焕发新生。”
秦奋心中有了计较。红旗重型机械厂,虽然目前处境艰难,但其潜在的价值,符合他的预期。
接下来的谈判,异常艰难和复杂。
红旗重机厂的债务问题、职工安置问题、土地产权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像一座座大山,摆在星辰厂的面前。厂里的老职工们,对于“民营企业并购国企”这种新生事物,也充满了疑虑和不安,担心自己的“铁饭碗”不保。
秦奋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诚意。他亲自与红旗重机厂的职工代表座谈,详细解释星辰厂的并购方案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承诺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并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和转岗机会。他强调,星辰厂不是来“砸饭碗”的,而是来“共同造饭碗”,而且要造一个更大、更香的“金饭碗”。
同时,他也向wh市政府明确表示,星辰厂愿意承担红旗重机厂的部分合理债务,并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目标是将新的合资公司,打造成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领先的重型装备制造基地。
在苏晚晴带领的财务和法务团队的精细测算和据理力争下,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双方终于在1994年的深秋,达成了一致。
星辰厂以现金出资,并注入先进技术和管理团队,控股红旗重型机械厂,成立新的“星辰重工(武汉)有限公司”。原红旗重机厂的土地、厂房、部分可用设备以及大部分职工,都由新公司接收。
签约仪式上,当秦奋与wh市的领导、红旗重机厂的老厂长共同在合作协议上签字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红旗重机厂的老职工,眼含热泪。他们知道,这家承载了他们青春和汗水的老厂,终于迎来了重生的希望。
而对于秦奋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并购,更是星辰厂全国战略布局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星辰的光芒,终于成功地落在了长江之畔。
【系统提示:宿主成功并购大型国有企业,企业管理经验值大幅提升。“企业文化模块”激活新功能:“跨文化融合与组织再造”。】
【“跨文化融合与组织再造”功能可辅助宿主在并购整合过程中,有效融合不同企业文化,优化组织架构,提升新公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秦奋知道,签约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后续的整合与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