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稳住阵脚,秦奋的反思
1992年的春节,对于星辰机械厂的员工们来说,过得格外舒心和体面。那场盛大而成功的年会,不仅让大家拿到了丰厚的奖金和年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了企业的实力和未来的希望。秦奋在年会上描绘的蓝图,以及那句“我们的星辰,一定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工业领域一颗耀眼的明星”的豪言壮语,如同一颗火种,在每个星辰人的心中悄然点燃。节后上班,整个厂区都洋溢着一种不同以往的昂扬斗志。
对于时代的脉搏,秦奋这个拥有未来记忆的“先知”,自然比旁人更加敏锐。整个春节期间,他除了陪伴家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星辰厂在新的一年,乃至今后数年的发展大计。他知道,1992年,将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水岭。一股积蓄已久的能量,即将在神州大地上爆发。
【宿主,历史的车轮即将碾过一个关键节点。“南方谈话”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市场化改革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推进。这对星辰厂而言,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系统的声音在秦奋的脑海中适时响起。
“我明白。”秦奋在心中回应,“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抓住这波浪潮。”
春节假期刚过,秦奋便召集了厂里的核心管理层开会。会议室里,周雅芳、刘小虎、吴敬明、孙建国、苏晚晴、高建华、郑光明,以及财务科的姜涛、销售科的马远等人都正襟危坐。经过年会的洗礼和激励机制的初步推行,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
“各位,新年好!”秦奋的目光扫过众人,“这个年,大家过得都还不错吧?”
“托秦厂长的福,过得美滋滋的!”刘小虎咧嘴一笑,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
“好,过好年,就要收收心,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了。”秦奋话锋一转,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想听听各部门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以及我对今年整体形势的一些判断和部署。”
首先是廊州和昆山两个新基地的负责人汇报进展。
高建华清了清嗓子,说道:“秦厂长,各位领导,廊州基地一期厂房和宿舍楼已经全部完工,第一批设备也已安装调试完毕,招聘的本地员工经过培训,基本可以上岗。我们预计,三月份可以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如果一切顺利,四月份就能正式投产了。”
郑光明也紧跟着汇报:“昆山基地的情况和廊州差不多,进度稍快一些,我们争取三月中旬就能试生产。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熟练技术工人的短缺,虽然从红星总厂调拨了一批骨干过去,但面对未来的产能扩张,人才储备还是有些紧张。”
秦奋点了点头:“辛苦你们了。新基地开局良好,这是个好兆头。关于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晚晴,你们员工发展科要和两个基地的人事部门对接好,加大招聘和培训力度。同时,也要考虑从我们红星总厂内部,选拔一些有潜力、愿意去外地发展的年轻骨干,给予他们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形成人才的良性流动。”
苏晚晴认真记录:“好的,秦厂长,我们马上制定详细方案。”
接着,吴敬明汇报了研发部今年的重点项目:“秦厂长,根据您之前的指示,我们研发部今年的重点是两个方向。一是继续优化现有精密机床和模具的性能,提升精度和稳定性。二是开始预研一些自动化生产线所需的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我们还计划与几所大学的机械工程系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一些新的技术和人才。”
秦奋对此表示赞赏:“很好,研发是企业的生命线,投入再多也不为过。自动化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必须提前布局。与高校合作的思路也很好,产学研结合,才能保持我们的技术领先。”
刘小虎则汇报了红星总厂的生产情况,表示在新的激励机制下,员工积极性高涨,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完全有能力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并为新基地提供技术支持。
孙建国也对质量管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具体措施。
周雅芳作为财务大管家,则对新一年的财务预算、成本控制和资金筹措做了说明。姜涛在一旁补充了一些数据分析,条理清晰,得到了秦奋的肯定。
销售科的马远汇报了市场情况:“秦厂长,今年开年以来,订单量比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特别是家电行业对我们精密模具的需求非常旺盛。全国销售网络也基本搭建完成,各地的经销商反馈积极。不过,随着我们产品知名度的提升,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一些仿冒品,对我们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
“仿冒品?”秦奋眉头微皱,“这个问题必须重视。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法律途径坚决打击;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技术壁垒和产品差异化,让别人难以模仿。同时,品牌建设和宣传也要跟上,让客户认准‘星辰’这个牌子。”
会议进行到中途,秦奋拿起桌上的一份《参考消息》和几份南方城市的报纸,说道:“最近,我一直在关注一些政策动向和媒体报道。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从去年年底开始,特别是今年以来,一些南方特区和沿海城市的报纸上,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讨论也越来越热烈。”
他指着其中一篇报道:“比如这篇,深圳一家报纸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标题是《改革的春天还需要“定盘星”》。还有这篇,珠海的,谈‘要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些信号,虽然还不明确,但我预感,今年国家在经济政策层面,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动作。”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大家都在消化秦奋的这番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对宏观政策的敏感度远不如秦奋。
吴敬明若有所思地说道:“秦厂长是说……可能会出台一些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政策?”
“我有这种预感。”秦奋肯定地说道,“虽然现在还只是些零星的信号,但种种迹象表明,高层对于如何进一步搞活经济、加快发展,正在形成新的共识。一旦这种共识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对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
他看向众人,语气坚定:“所以,我要求各个部门,都要有这种前瞻意识。生产部门要做好产能储备,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订单高峰;研发部门要加快新产品开发进度,抢占市场先机;销售部门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市场,特别是南方市场;财务部门要保证资金链的健康,必要时可以考虑向银行申请更多授信,为后续的扩张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