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87章 山穷水尽疑无路(第2页)

【系统建议:】

【1.先试点,后推广:可以先选择一个条件相对成熟的区域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向其他区域推广。】

【2.本地化管理:在确保核心技术和管理标准统一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本地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实现管理的本地化。】

【3.供应链协同:建立高效的跨区域供应链协同机制,确保原材料供应和零部件配套的顺畅。】

【4.技术输出与人才培养并行:向新基地输出成熟技术和工艺的同时,要加强对当地员工的培训,培养本土化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秦奋心中有了底。他对众人说道:“我的初步想法是,先在北方和华东各选择一个地点,建立规模适中的分厂。北方基地,我倾向于选择在津门或者冀省靠近京城的地方,可以辐射整个华北和东北。华东基地,则考虑放在苏省或者浙省,靠近上海,利用长三角的产业优势。”

“至于资金问题,”秦奋看向周雅芳,“我们不能只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可以考虑向银行申请项目贷款。我们星辰厂现在信誉良好,盈利能力强,银行方面应该会支持。另外,也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战略投资者,当然,前提是不能影响我对企业的控股权和经营决策权。”

引入战略投资者?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座的大多数人,包括周雅芳在内,都对此感到有些陌生和疑虑。

“秦厂长,引入外来投资,会不会……”周雅芳欲言又止。

“雅芳姐,我知道你的担心。”秦奋微笑道,“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适当地引入外部资本,可以加快我们的发展速度,抓住市场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投资者,并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偏离我们的初衷。”

接下来的日子里,秦奋一方面继续遥控指挥全国销售网络的建设,另一方面则开始着手筹备北方和华东生产基地的选址工作。

他派出了两支精干的考察小组,分别由高建华和陈启明带队。

高建华负责北方基地的选址,他带着几名工程师和熟悉基建的人员,重点考察了津门和冀省的一些工业园区,评估当地的交通、电力、劳动力成本、产业配套以及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等。

陈启明则负责华东基地的选址,他的考察重点放在了苏省的苏锡常地区和浙省的杭嘉湖地区。

考察工作进行得非常细致。秦奋要求他们不仅要看硬件条件,还要深入了解当地的营商环境和人文环境。

经过近两个月的奔波和反复比较,两份详尽的选址报告摆在了秦奋的办公桌上。

北方基地,高建华的团队最终推荐了冀省廊州市的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京津,交通便利,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当地政府对招商引资非常积极,承诺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

华东基地,陈启明的团队则推荐了苏省昆山市。昆山紧邻上海,是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台资企业云集,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完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也比较容易招到。

秦奋仔细研究了两份报告,并亲自带队对这两个推荐地点进行了实地复核。

在廊州,当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田立国亲自接待了秦奋一行。田立国四十多岁,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但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干练和锐气。他对星辰厂的入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详细介绍了开发区的各项优势和能提供的支持。

“秦厂长,我们廊州开发区虽然起步比沿海一些地区晚,但我们有后发优势,政策更灵活,服务更到位!只要星辰厂愿意来我们这里投资,我们一定提供最优惠的条件和最优质的服务!”田立国拍着胸脯保证。

在昆山,秦奋则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氛围。这里的招商引资已经非常成熟和专业,负责接洽的招商局副局长林慧,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英语流利,业务精通,对各项政策法规了如指掌。她向秦奋详细介绍了昆山的投资环境、产业优势和对高端制造业的扶持政策,并安排秦奋参观了几家在当地发展良好的外资和民营企业。

“秦先生,昆山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基地。我们欢迎像星辰机械这样有技术、有品牌、有潜力的企业加入我们。我们相信,昆山一定能为星辰厂的华东战略提供最好的平台。”林慧自信地说道。

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权衡,秦奋最终拍板,决定在廊州和昆山同时启动生产基地的建设计划。

“廊州基地,将作为我们辐射北方市场的桥头堡,初期以生产标准型工具机为主,兼顾部分模具加工业务。”秦奋在项目启动会上宣布,“昆山基地,则定位为华东区域的精密制造中心,重点发展高精度数控机床和复杂精密模具,并逐步承接一部分出口订单的生产。”

为了确保两个新基地的顺利建设和运营,秦奋再次对厂内的人事进行了调整。

他任命经验丰富、沉稳持重的高建华担任廊州星辰机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全面负责北方基地的筹建和后续运营。

同时,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全国销售网络布局中表现出色的年轻骨干。他看中了在上海市场展现出优秀管理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郑光明,决定任命他为昆山星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老高,光明,这两个新基地,就是我们星辰厂未来的两翼。责任重大,担子不轻啊!”秦奋语重心长地对二人说道,“总厂这边会全力支持你们。资金、技术、人才,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高标准、严要求,把这两个基地建成我们星辰厂的样板工程!”

高建华和郑光明都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但更多的是兴奋和干劲。他们知道,这是秦奋对他们的信任,也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随着两地生产基地筹建工作的正式启动,星辰机械厂这艘在秦奋引领下的航船,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向着更广阔的蓝海驶去。

而秦奋,这位年轻的千万富翁,他的目光早已超越了眼前的财富和成就,投向了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帝国的宏伟蓝图。这条路注定充满挑战,但也同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夜空中,星辰闪耀,似乎在预示着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