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内忧外患,四面楚歌(第2页)
刘小虎激动地站起身来:“是!秦厂长!保证完成任务!”他深知,这是秦奋对他的信任和重用,也是他个人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
接下来的几周,刘小虎和赵卫东几乎天天加班,在秦奋的指导和系统提供的模板帮助下,一份详尽的《星辰机械厂全国销售网络布局初步方案》很快就出炉了。
方案中,首批选定的布点城市包括:
北方区:以京城为中心,辐射津门、冀省等周边地区。负责人选初步定为一位在厂里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为人稳重的老销售骨干,王建国。王建国是北方人,熟悉当地情况,人脉也广一些。
东北区:以沈阳为中心,覆盖辽吉黑三省的重工业基地。负责人选是一位年轻有冲劲,技术出身,后来转做销售的工程师,马驰。马驰是东北人,性格豪爽,懂技术,能吃苦。
华东区:以上海为中心,辐射苏杭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个区域市场潜力巨大,竞争也最激烈。秦奋考虑再三,决定派一名能力全面的干将坐镇。他想到了一个人,就是之前从红星柴油机厂挖过来的,负责过一段时间生产管理的郑光明。郑光明头脑灵活,有管理经验,而且在上海有一些同学和人脉资源。
华南区:以羊城和鹏城为双核心,覆盖珠三角地区。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市场活力最强。秦奋打算让刘小虎亲自负责一段时间华南市场的开拓,等稳定后再物色合适的长期负责人。赵卫东将作为他的得力助手。
中西部区:以武汉为中心,兼顾重庆、成都等市场。负责人选是一位踏实肯干,服务意识强的中年技术服务人员,陈立群。他虽然不擅言辞,但技术过硬,客户口碑很好。
方案还对每个区域办事处的初期投入、人员编制、销售目标、以及与总部的沟通协调机制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划。
在厂务会上,秦奋再次审议了这份方案,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这个方案我看大方向是好的,人员选择也考虑得比较周全。”吴敬明说道,“只是,把这么多骨干一下子都派出去,厂里会不会有点捉襟见肘?”
高建华也表示了类似的担忧:“是啊,特别是生产上,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如果调走了,新人顶上来还需要时间。”
秦奋解释道:“这也是我为什么强调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的原因。我们不能因为怕影响眼前的工作,就束缚了发展的脚步。阵痛是难免的,但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把新人带起来,这个问题是可以克服的。而且,这些派出去的骨干,也是在为我们培养未来的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在外面经风雨,见世面,对个人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秦奋决定在首批外派人员出发前,组织一次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业务知识,还特别强调了企业文化和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他亲自担任了部分课程的讲师,向大家阐述星辰厂的愿景和价值观。
资金方面,周雅芳经过仔细测算,表示以星辰厂目前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储备,支撑起首批五个区域办事处的初期运营不成问题。秦奋还额外从自己的个人账户中划拨了五百万资金注入公司,作为全国销售网络建设的专项启动基金,这让周雅芳彻底松了一口气。
一切准备就绪。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星辰机械厂的院子里,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欢送仪式。
秦奋亲自为即将奔赴各地的王建国、马驰、郑光明、陈立群以及刘小虎、赵卫东等人送行。
“各位,星辰厂的未来,就拜托你们了!”秦奋紧紧握着每一个人的手,语气恳切,“你们在前方开拓市场,我和厂里的全体员工,就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第一时间和厂里沟通。我们是一个团队!”
“秦厂长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王建国等人齐声应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对未来的憧憬。
几辆崭新的桑塔纳轿车,车头系着红绸带,载着星辰厂的“先遣队”,缓缓驶出了工厂大门。它们将奔赴全国各地,在广阔的中国市场上,播撒下“星辰”的种子。
看着远去的车队,秦奋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一步迈出去,星辰厂就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挑战会更多,困难也会更大,但机遇同样前所未有。
一个覆盖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不仅能极大地提升星辰产品的市场份额,更能让“星辰”品牌深入人心,为将来向更多元化的产业领域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秦奋转身走进办公室,桌上还放着模具车间扩产的图纸和新产品研发的计划书。全国销售网络的布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星辰厂的未来,正在他手中,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而属于秦奋的工业帝国梦想,也在这坚实的步伐中,愈发清晰可见。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办公室,将秦奋的身影拉得很长,充满了力量与希望。他知道,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正在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