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74章 塑料王国,初现端倪(第2页)

“厂长真是神了!”这是老刘私下里对孙建国说的话,“几个月前,咱们都还想着怎么大干快上呢,他硬是踩了刹车,让咱们收缩囤钱。当时我还老大不乐意,现在看来,要不是厂长这步棋走得早,咱们厂现在指不定也跟外面那些厂子一样,哭都没地方哭去!”

孙建国也深有同感:“是啊,当初削减研发经费,我还挺有意见。现在明白了,先把家底保住,比什么都重要。有厂长掌舵,咱们这船,稳!”

周雅芳和李卫东更是对秦奋的战略眼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李卫东,负责全厂自查后,发现秦奋要求规范的那些细节,很多都成了这次“治理整顿”中重点检查的项目。星辰厂因为准备充分,账目清晰,手续齐全,几次检查都顺利过关,毫发无损。这让他深刻体会到秦奋“未雨绸缪”的厉害。

在稳定住阵脚,确认工厂能够安然“过冬”之后,秦奋的目光,开始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他在一次核心管理层的小范围会议上,再次强调了“现金为王”的重要性,但也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同志们,这场风暴对我们来说,是危机,但更是机遇!”秦奋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稳而有力,“‘治理整顿’淘汰的是那些投机取巧、管理混乱、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将是真正有实力的玩家。而我们,不仅要活下来,还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变得更强!”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铅灰色的天空,缓缓说道:“‘冬天’是残酷的,很多企业撑不下去,会倒闭,会变卖资产,会有很多熟练的技术工人失业。这些,对他们来说是灾难,但对我们来说,可能就是机会!”

“老刘,老王,你们这段时间接触供应商和客户,多留意一下,有没有经营困难但底子还不错的厂子想要转手?或者有没有什么好的设备、技术,他们愿意低价处理的?”

“孙工,”他转向孙建国,“技术部也要多关注行业动态,特别是那些国营大厂或者研究所,在这种环境下,可能会有一些技术人员流动出来,或者有一些‘束之高阁’的技术项目愿意低价转让。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技术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时候,正是我们‘抄底’的好时机!”

“雅芳,你继续管好我们的钱袋子,保证资金安全。同时,也要做好准备,一旦有合适的收购或投资机会出现,我们要能迅速拿出钱来!”

“李部长,”他看向李卫东,“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越是在别人混乱的时候,我们越要稳扎稳打,练好内功。”

秦奋的话,像是在冰冷的空气中点燃了一把火,让在座的核心管理层都感到一阵兴奋。

他们明白了秦奋之前那句“做点别的事情”的真正含义。

原来,厂长不仅仅是想带着大家安然度过这个“冬天”,更是想利用这个“冬天”,去“狩猎”!

“厂长,您放心!”老刘第一个表态,眼睛里闪着光,“我这就安排人去摸底!现在想卖厂、卖设备的肯定不少,咱们手里有现金,说话腰杆就硬!保证给您找几个好目标!”

王建军也激动地说:“客户那边,我也多打听打听。确实有些同行,技术实力不差,就是摊子铺得太大,资金链断了,老板急着想找人接盘呢。”

孙建国也点了点头:“人才方面,我一直有留意。最近确实听说有几个大厂的技术骨干因为效益不好,人心思动。如果能把他们挖过来,对我们技术部的实力绝对是巨大提升!”

会议室里的气氛,一扫之前的凝重和压抑,变得热烈起来。

危机,在有准备的人眼中,果然是转机!

秦奋满意地看着大家的状态。他知道,星辰厂这艘船,不仅稳住了,而且已经调整好了航向,准备在风浪中寻找新的航路,甚至伺机捕获那些失事的“大鱼”身上的宝藏。

行业洗牌的阵痛,正在席卷着整个工业领域。无数企业在哀嚎,在挣扎,在倒下。但与此同时,像星辰厂这样有准备、有实力、有眼光的企业,也开始悄然行动起来,准备迎接一个清理过后、更加规范、也更具潜力的市场。

秦奋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真正的收购和扩张,还需要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但猎人的眼睛,已经锁定了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猎物。

属于星辰的机遇,正在这场席卷全国的经济“寒冬”中,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