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73章 利润暴增,资本的原始积累(第2页)

而那场由周雅芳和李卫东负责的全面自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每一份采购合同的条款细节,到每一张销售发票的开具规范;从仓库物料的进出库记录,到财务账目的每一笔分录;从工人的劳动合同签订,到安全生产规章的落实……事无巨细,都被一一检查、核对、存档。秦奋的要求近乎苛刻,任何可能被抓住把柄的漏洞,都必须提前堵上。他深知,即将到来的“治理整顿”,往往伴随着严格的检查和“杀鸡儆猴”,绝不能让星辰厂成为那只被儆的“猴”。

就这样,在秦奋的提前布局和强力推动下,星辰机械厂像一只嗅觉灵敏的松鼠,赶在真正的寒冬来临之前,开始疯狂地囤积“过冬粮”——现金。

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效果是惊人的。

周雅芳再次向秦奋汇报时,脸上的笑容明显轻松了许多:“厂长,截止到昨天,我们账上的活期存款已经突破一百万了!另外,还有价值约十五万左右的客户抵债物资,主要是钢材和一些通用零部件,老刘那边已经清点入库了。”

一百万!

秦奋听到这个数字,一直紧绷的心弦也稍稍放松了一些。一百万现金,在这个时代,对于一个年产值刚刚摸到千万门槛的民营工厂来说,绝对是一笔可以用来“保命”的巨款!

这意味着,即使接下来市场环境急剧恶化,订单大幅减少,星辰厂也能依靠这笔资金,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基本运转,保证几百号工人的工资发放,稳住核心供应商。

“很好!”秦奋用力点了点头,“这笔钱,就是我们过冬的‘棉袄’和‘口粮’!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轻易动用!”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厂区里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灯火通明到深夜,但依旧保持着有序运转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

为了囤积这笔现金,星辰厂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牺牲了部分利润,放缓了扩张的脚步,得罪了一些客户,甚至可能影响了部分员工的短期收入。但秦奋坚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那场即将到来的“经济治理整顿”风暴,将是何等的猛烈。信贷的急剧收缩,会让无数习惯了借钱扩张的企业一夜之间资金链断裂;基建投资的骤减,会让大量依赖政府项目的工厂订单归零;而流通领域的整顿,更是会让那些靠“投机倒把”、“官倒”发家的“弄潮儿”们,被打回原形甚至身陷囹圄。

相比之下,星辰厂现在所做的,只是提前穿上了“棉袄”,准备好了“干粮”。

“厂长,”周雅芳看着秦奋的背影,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外面的风声越来越紧了,报纸上天天都在说要治理经济环境,整顿市场秩序。您说……我们囤了这么多现金,会不会太扎眼?会不会……引来麻烦?”

她的担忧不无道理。在那个年代,民营企业手里握有百万巨款,确实是一件容易引人注目甚至招致非议的事情。

秦奋转过身,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自信:“雅芳,你放心。第一,我们这钱,每一分都来得干干净净,是靠我们卖产品、收欠款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经得起任何检查。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开始就强调要全面自查、规范经营的原因。”

“第二,‘治理整顿’的目标,是打击那些扰乱经济秩序、投机倒把、违法经营的行为,是控制过热的投资和信贷。我们主动收缩信贷,压缩投资,规范经营,恰恰是符合政策导向的。我们手里有现金,是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稳定,是为了给工人发工资,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而不是要去搞投机。”

“第三,”秦奋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光芒,“等真正的‘冬天’来了,大家都没钱的时候,我们手里有钱,不仅能活下去,或许……还能做点别的事情。”

做点别的事情?周雅芳心中一动,但没有追问。她知道,厂长的心里,一定还有更深远的谋划。

窗外的风似乎更紧了一些,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飞舞。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气息。

秦奋的心情却异常平静。该做的准备已经做了,现金储备也达到了初步目标。接下来,就是静静等待风暴的降临,然后,凭借着厚实的“冬储”,不仅要安然度过这个寒冬,还要在冰封解冻之时,抓住冰层下涌动的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