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72章 直接对话,洋人也得低头(第2页)

他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得罪一部分客户,甚至丢失一些订单,但在即将到来的信贷寒冬面前,没有现金流,一切都是空谈。只有手里握着足够的现金,才能保证工厂的基本运转,才能给工人们发出工资。

“雅芳,”秦奋转向周雅芳,“财务部要全力配合销售部,做好账款核对和催收记录。同时,严格控制所有支出!非生产必需的开支,一律暂停!采购环节,老刘你要亲自把关,只买急需的、必要的原材料,严控库存!付款也要精打细算,尽量争取延长付款周期,但绝不能拖欠核心供应商的款项,以免影响供应链稳定。”

“技术部,”他看向孙建国,“‘星辰一号A型’的改进工作继续,尽快拿出成果,提升产品竞争力。但其他的,比如数控系统的预研,可以暂时放缓脚步,先把精力放在消化吸收现有技术、优化工艺、降低成本上。研发投入暂时削减,等度过这段困难时期再说。”

孙建国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明白轻重缓急,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厂长。我们会集中力量先把A型搞出来,同时梳理现有工艺,看能不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找到一些节约成本的办法。”

“生产部,”秦奋看向老刘,“要根据销售回款和订单情况,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一方面要保证对优质客户的及时交付,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盲目生产造成库存积压。这段时间,可以把重心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组织工人技术培训上。李卫东,质检和安全生产这根弦,要绷得更紧!越是困难时期,越不能出任何纰漏!”

老刘和李卫东都郑重地点头应下。

“最后,”秦奋环视众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全面自查,规范经营!我已经让雅芳牵头,卫东配合,对全厂的经营管理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从采购合同到销售发票,从财务账目到税务申报,每一个环节都要查清楚,确保我们干干净净,没有任何违规的地方。‘治理整顿’一旦开始,检查肯定会非常严格,我们绝不能在这个时候被人抓住小辫子!”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秦奋将自己的判断、担忧和应对策略,毫无保留地向核心团队做了交底。虽然气氛凝重,压力巨大,但也让大家明白了当前的处境和接下来的方向。

散会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份清醒和坚定。他们知道,一场硬仗即将来临,星辰厂这艘船能否经受住风浪,就看他们接下来的行动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星辰机械厂仿佛突然踩下了刹车,从之前热火朝天的扩张势头,骤然转向了全面收缩防御。

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销售部的电话铃声比以前更加密集,但内容却变了。以前是客户催货,现在是销售员追着客户催款。王建军亲自带队,兵分几路,奔赴全国各地的主要客户那里,软硬兼施地催收欠款。效果有好有坏,有些客户比较爽快,给了折扣后很快就付了款;有些则哭穷耍赖,需要反复交涉;还有少数实在无法沟通的,秦奋指示直接发律师函,启动法律程序。虽然过程艰难,得罪了不少人,但在周雅芳的强力督促和秦奋的坚定支持下,一笔笔资金开始陆续回流到星辰厂的账户上。同时,新订单的签订变得异常谨慎,预付款不到位,绝不排产。

财务部成了全厂最忙碌的部门之一。周雅芳带着几个会计,每天加班加点,核对应收账款,监控资金流向,审核每一笔支出。她严格执行秦奋的指令,所有非必要开支一律冻结,连办公用的纸张都要双面打印。对于银行方面,她一方面保持着沟通,确保现有账户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彻底打消了申请新贷款的念头,将希望完全寄托在自身的现金流上。

采购和生产环节也感受到了寒意。老刘严格控制着原材料的采购量,库房里不再堆积如山,而是保持着刚好满足近期生产的最低水平。生产计划也变得更加灵活,不再是开足马力往前冲,而是根据实际订单和回款情况动态调整。车间里的机器虽然依旧运转,但那种恨不得人停机不停的紧张感有所缓解。利用这个间隙,老刘和钱保国组织起了技术培训和设备保养活动,提升工人的技能和设备的完好率。

技术部的孙建国,则带着团队一头扎进了“星辰一号A型”的改进工作中。他们取消了周末休息,反复进行实验和测试,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为“过冬”储备技术弹药。

全厂范围内的自查工作也在李卫东和周雅芳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展开。账目、合同、税务、环保、安全……每一个可能存在风险的环节,都被仔细地检查和梳理。一些过去不太注意的细节,比如废料处理、劳保用品发放记录等,都被重新规范。秦奋的要求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绝不在这些方面出问题。

整个星辰机械厂,就像一只提前预感到寒流的候鸟,开始收拢翅膀,加固巢穴,储备过冬的食粮。虽然外界的风暴尚未正式降临,但厂区内已经弥漫着一种审慎、内敛、高度戒备的氛围。秦奋的提前布局和果断指令,正在为星辰厂构筑一道应对危机的防火墙。

而秦奋自己,除了统筹全局,也在密切关注着外部环境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等待着那只靴子最终落地的时刻。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