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61章 完美注塑,金色传说!(第2页)

“孙师傅,我们是正规注册的私营企业,不是个体户。”秦奋纠正道,然后耐心地解释起星辰厂的业务、技术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并开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相当优厚的条件:“如果您愿意过来,我给您开每月三百块的工资,年底还有分红!职位就是技术总负责人,厂里所有的技术问题,都由您说了算!”

三百块月薪!这几乎是孙建国在红星机床厂工资的三倍!年底还有分红!这在当时更是闻所未闻。

然而,孙建国听完,却只是淡淡地摇了摇头:“小秦厂长,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在红星机床厂干了快三十年,这里就是我的家。我这把年纪了,不想再折腾了。你那点钱,虽然不少,但我老孙还看不上。请回吧。”语气虽然客气,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非常明显。

秦奋并不意外,他知道第一次不可能成功。他没有强求,只是恳切地说:“孙师傅,我知道让您立刻做决定很难。这是我们厂的一些资料,还有几个我们目前正在攻关的技术难题,您有空可以看看。我们厂虽然小,但在技术上,是真心想做点事情的。我过几天再来拜访您。”

说完,秦奋留下带来的礼物和一叠精心准备的资料,礼貌地告辞离开了。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秦奋再次来到孙建国家。这次,他没有提礼物,而是带上了一张他自己绘制的、结构相当复杂的新型夹具设计图纸,以及一个加工过程中遇到了变形难题的特殊零件样品。

开门的依然是孙阿姨,看到秦奋,她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小秦厂长,你怎么又来了?老孙他……”

话音未落,孙建国从里屋走了出来,看到秦奋和他手里的图纸,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孙师傅,没打扰您吧?”秦奋笑着打招呼,“上次留下的资料您看了吗?今天来,主要是想向您请教一个技术难题。”

孙建国没有立刻回答,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了那张图纸上。作为一名浸淫技术几十年的老专家,他对复杂的技术图纸有着天然的敏感和兴趣。秦奋绘制的这张夹具图,设计思路新颖,结构巧妙,显然是为了解决某种特殊的加工需求,其中蕴含的技术含量,让孙建国也暗暗点头。

“什么难题?”孙建国终于开口问道,语气比上次缓和了一些。

秦奋心中一喜,知道有门儿!他连忙将图纸和那个变形的零件样品递过去,详细地说明了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尝试过的几种解决方案,但效果都不理想。

孙建国接过图纸和样品,戴上老花镜,仔细地看了起来。他时而皱眉思索,时而用手指在图纸上比划,时而拿起那个变形的零件反复端详。秦奋则在一旁安静地等待,没有催促。

过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孙建国才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完全没有了之前的冷淡:“你这个夹具设计思路不错,考虑得很周全。但是,在这个定位基准的选择上,还有改进的空间。还有这个压紧力的施加方式,在高转速切削下,容易产生微小的振动,导致变形……”

他拿起铅笔,直接在秦奋的图纸上修改起来,一边画一边讲解,声音也变得洪亮起来:“你看,这里,改成锥面定位,接触更稳定。压紧点移到这里,增加一个辅助支撑……材料热处理的应力消除也要注意……”

秦奋听得连连点头,心中佩服不已。孙建国提出的几点修改意见,都直指问题的核心,是他之前没有考虑到的盲点。果然是经验丰富的老专家!

不知不觉间,两人就着图纸和零件,在客厅里讨论了近两个小时,完全忘记了时间。孙阿姨几次想提醒吃饭,都被孙建国不耐烦地挥手赶开。

直到夜色深沉,秦奋才意犹未尽地准备告辞。临走前,他再次真诚地发出邀请:“孙师傅,您看,我们厂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挑战,也充满了创新的机会。您的一两句点拨,就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我是真心希望您能过来,和我们一起,把星辰厂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精密加工企业!”

孙建国沉默了片刻,没有直接答应,但也没有像上次那样断然拒绝。他只是含糊地说了一句:“你先把这个夹具改好了,做出样品来看看再说吧。”

秦奋知道,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至少,孙建国开始认真考虑他的邀请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秦奋带着按照孙建国修改意见制作出来的、完美解决了加工变形问题的新夹具样品,以及用这套夹具加工出来的、精度无可挑剔的零件成品,第三次登门拜访。

这一次,开门的孙建国看到秦奋和他手中的东西,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有惊讶,有赞许,也有一丝犹豫。

“孙师傅,您看,按照您的方法,问题彻底解决了!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比客户要求的还要高!”秦奋兴奋地将样品递过去。

孙建国仔细地检查了夹具和零件,满意地点了点头:“嗯,不错,看来你小子动手能力还可以。”

秦奋趁热打铁:“孙师傅,这只是我们遇到的众多技术难题中的一个。我们还有很多新的想法,想开发更先进的设备,挑战更高难度的加工任务。但是,光靠我一个人,精力实在有限。我是真心实意地想请您出山,担任我们星辰机械厂的技术总工程师!我向您保证,在这里,您将拥有绝对的技术决策权,有充足的经费进行研发和试验,您的每一个技术构想,都能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支持!我们一起,干一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事业!”

这一次,秦奋没有过多地谈论薪资待遇,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事业、尊重和技术自主权上。他知道,对于孙建国这样的人来说,精神层面的满足感,或许比金钱更重要。

孙建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眼中闪烁着的真诚和对技术的渴望,想起了自己在红星机床厂这些年受到的束缚和压抑,想起了那些因为领导不懂技术、害怕担责任而被束之高阁的革新方案……内心深处那团沉寂已久的火焰,似乎被重新点燃了。

去一个全新的平台,不受束缚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将那些压抑已久的技术抱负付诸实践……这个诱惑,对他来说,是巨大的。

许久,他抬起头,看着秦奋,缓缓地说道:“小秦厂长,你让我……再考虑考虑。下个星期天,我去你厂里看看。”

秦奋的心脏猛地一跳!他知道,这事,成了!

“好!太好了!孙师傅,我随时恭候您的大驾!”秦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那个星期天,孙建国如约来到了星辰机械厂。他仔细地察看了厂里的每一台设备,询问了工人们的工作情况,翻阅了秦奋记录的技术笔记和工艺文件。当他看到那些被秦奋“魔改”得面目全非、却效率惊人的旧机床时,眼中异彩连连;当他看到秦奋正在构思的、基于系统资料库的初级数控系统改造方案草图时,更是激动得不能自已。

在参观完工厂,又和秦奋进行了一次长谈之后,孙建国终于做出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

“小秦厂长,”他郑重地对秦奋说,“我跟你干了!”

秦奋欣喜若狂,紧紧握住孙建国的手:“孙总工!欢迎您的加入!从今天起,星辰厂的技术大旗,就交给您来扛了!”

历经三顾茅庐,秦奋终于请来了他梦寐以求的技术领军人物。孙建国的加入,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星辰机械厂的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他为工厂注入了一股规范化、专业化的力量,为后续建立研发体系、开发新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站在崭新的起点上,秦奋仿佛看到,星辰机械厂这艘刚刚启航的小船,终于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帮手,未来的航程,必将更加稳健,也更加令人期待。人才的活水,开始注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