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52章 未雨绸缪,卡脖子的危机!(第2页)

走出外贸大楼,握着信封里沉甸甸的现金和那叠特殊“纸币”,三个人都有些恍惚,仿佛做梦一般。

“乖乖,一百多块外汇券!”刘小虎小心翼翼地摸着那叠外汇券,眼睛放光,“奋哥,咱们是不是可以去友谊商店买一台日本录音机了?”

秦奋笑着拍了他一下:“出息!这点钱就想买录音机?留着,以后有大用处!”他心里清楚,外汇券虽然好,但对于星辰精密来说,现阶段更重要的是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不过,他也决定,拿出一点钱和外汇券,给王建军和刘小虎发一笔丰厚的奖金,再改善一下车间的工作条件。人心齐,泰山移,这第一桶金的喜悦,必须大家分享。

然而,事情带来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

星辰精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个体小作坊,竟然能接到香港订单,加工出连外商都称赞的高精度零件,并且成功赚回了三百五十美元外汇!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红星市的工业系统内部不胫而走。

先是水泵厂的钱卫东厂长知道了,他特意打电话给秦奋表示祝贺,言语中充满了惊叹和佩服,还半开玩笑地说以后水泵厂出口的高端泵,核心部件是不是可以考虑交给星辰精密来做。

接着,消息传到了市机械局。一位主管技术的副局长对此事表示了高度关注,指示下属了解具体情况。

几天后,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星辰精密那间位于小巷深处的车间——市经济委员会工业处的赵启明科长。

赵科长大约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穿着一身干净的蓝色卡其布中山装,看起来文质彬彬,但眼神中透着精明和干练。他的突然到访,让秦奋心里咯噔一下。经委可是市政府主管经济工作的核心部门,一个科长亲自下来,绝非小事。

“你就是秦奋同志吧?”赵科长没有摆架子,主动伸出手和秦奋握了握,“我是市经委工业处的赵启明。听说你们搞了个体户,还给香港老板做零件,赚了外汇?”

“赵科长您好!”秦奋连忙热情地招呼,心里快速思考着应对之策,“是的,我们也是运气好,在广交会上认识了一位港商,接了个小单子,试着做了点零件,侥幸得到了认可。”

赵科长一边听着,一边仔细打量着这个略显拥挤、设备也大多陈旧的小车间。当他看到那台被王建军“魔改”得面目全非、却能进行高精度加工的旧铣床,以及工作台上摆放的各种奇特的自制工具和量具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运气好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有真本事啊!”赵科长指了指工作台上一个刚刚加工完成、闪闪发光的零件,“我虽然不是搞技术的,但也看得出来,你们这活儿干得不赖!比我们市里有些国营大厂的车间都要精细!”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秦奋同志,这次我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你们给外商做配套,赚外汇,这是好事,是给咱们红星市争光!市里领导对这件事很重视,指示我们要多关心、多支持像你们这样有技术、有闯劲的个体工商户。”

来了!秦奋心中一动,知道关键的时刻到了。这就是政策的“倾斜”吗?

“感谢领导关心!”秦奋诚恳地说道,“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最大的困难,还是原材料。像这次给港商做的零件,用的sus304不锈钢,我们跑了好几个地方才找到一点符合要求的。还有一些特殊的合金材料,比如上次在广交会上那位港商提到的哈氏合金、蒙乃尔合金,国内根本找不到,想买都没地方买。”

赵科长点点头,在本子上记了几笔:“嗯,特殊原材料确实是个大问题,尤其是涉及到进口的。这样吧,你们把需要的材料清单列一下,具体的牌号、规格、用量,我回去向领导汇报,看看能不能通过省里的渠道,或者想想别的办法,帮你们协调解决一部分。当然,前提是你们能继续接到外贸订单,有明确的需求。”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秦奋没想到赵科长会如此直接地表态愿意帮忙解决原材料问题!这可是卡住很多企业脖子的难题!

“太感谢您了,赵科长!这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秦奋激动地说道,“我们一定努力争取更多外贸订单!”

赵科长又问了一些关于生产、技术、人员方面的问题,秦奋都一一作了回答。赵科长频频点头,对秦奋的思路清晰、对技术的精通以及对市场前景的判断,都表示了赞赏。

临走前,赵科长拍了拍秦奋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秦奋同志,好好干!国家现在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特别是鼓励出口创汇。你们虽然现在规模小,但技术有优势,路子走对了,前景是光明的。市里会关注你们的发展,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直接来经委找我。”

送走赵科长,秦奋、王建军、刘小虎三人站在车间门口,久久没有说话。刚才与赵科长的对话,信息量太大了!

“奋哥,”刘小虎喃喃道,“我们……这是得到市领导的‘尚方宝剑’了?”

王建军深吸一口气:“以前总觉得个体户低人一等,干啥都得偷偷摸摸的。没想到,咱也能让经委的科长亲自上门,还说要帮咱解决材料问题!”

秦奋的心潮更是澎湃不已。他知道,这次成功的外贸订单,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认可和地位的提升!有了市经委的关注和潜在支持,星辰精密未来的发展道路,无疑会平坦许多。

“这不是尚方宝剑,这是冲锋号!”秦奋握紧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赵科长说得对,我们路子走对了!接下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把‘星辰精密’这块招牌彻底打响!赚更多的外汇,解决材料难题,更新设备,扩大规模!”

三百五十美元的外汇,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价值。它不仅为星辰精密带来了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撬动了政策的天平,为这家刚刚起步的小小个体户,赢得了一丝宝贵的、来自体制内的关注和倾斜。

属于星辰精密的工业洪流,似乎正以一种超乎预料的方式,开始汇聚起第一股强劲的动力。而这股动力的下一个目标,已经隐隐浮现在秦奋的脑海中——作坊太小了,是时候,把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工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