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系统预警,日岛原料垄断!(第2页)
他看着王建军和刘小虎:“我有个想法,不一定行,试试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钟表维修师傅用的那种微型钻头?然后改装一个简单的钻孔装置,用极高的转速和极小的进给量,配合冷却,一点点‘磨’进去?”
王建军眼睛一亮:“钟表钻头?那玩意儿是够细!可以去问问老街那边的钟表铺老王师傅,他家伙计多。改装装置……我想想,可以在小钻床或者铣床上加个增速机构……”
“内腔曲面,先用车削尽量靠近,然后也得靠手工研磨。”秦奋指着图纸,“这活儿,不好干,但绝对值得干!”
他抬起头,看着两人,语气变得格外郑重:“建军哥,小虎,这批活儿,一共才15个零件,就算价格给得高,总价也不会有多少钱。但是,它的意义不一样!这是我们星辰精密接到的第一个外贸订单,是直接来自海外客户的订单!做好了,就等于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证明我们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以后我们就能理直气壮地跟上面说,我们要赚外汇,需要更好的材料,需要政策支持!甚至,我们以后买国外的先进设备,都可以用自己赚的外汇去买!”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是我们星辰精密的脸面,是我们能不能走出去的关键一步!所以,这单活,我们必须拿下,而且要干得漂漂亮亮,让那个香港老板彻底服气!”
秦奋的话,像是一把火,点燃了王建军和刘小虎心中的豪情。他们都是有技术追求的人,国内的订单虽然能糊口,但技术含量和挑战性往往有限。现在,一个来自“外面世界”的、技术要求极高的订单摆在面前,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
“老板,你说吧,怎么干!”王建军把烟头往地上一扔,用脚碾灭,“就算三天三夜不睡觉,也得把这活儿拿下!”
“对,奋哥!保证完成任务!”刘小虎也握紧了拳头。
接下来的日子,星辰精密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秦奋先是给梁永昌回了一封信,报了一个相对合理、略有利润的价格,承诺三周内交货。他特意在信中说明了微孔加工的难度,并提出了自己尝试的解决方案,显得专业而坦诚。
同时,王建军跑了好几趟老街的钟表铺,软磨硬泡,高价买到了几根德国产的微型钻头。他又发挥“魔改”天赋,利用一个报废的小电机和一些零件,真的在台式钻床上搞出了一个简易的高速微钻机构,虽然简陋,但转速确实提上去了。
刘小虎则负责研磨和抛光环节。他按照秦奋的指导,用不同粒度的金相砂纸和氧化铬抛光膏,反复试验,摸索sus304材料达到镜面效果的最佳方法。他还用环氧树脂和细砂纸自制了好几种用于内腔研磨的异形工具。
秦奋自己承担了最关键的精车和微孔加工指导。他亲自刃磨用于精车不锈钢的pCd刀片,反复调试车床参数,力求在车削阶段就获得尽可能好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微孔加工是最惊险的环节。第一次尝试,钻头刚下去不到1毫米,就因为排屑不畅和转速不稳,“啪”一声断了!
所有人都心疼不已,这进口钻头可贵得很!
秦奋没有责备,而是和王建军一起分析原因,改进冷却方式,调整进给策略,并且要求操作者精神高度集中,凭手感判断切削状态。
第二次,第三次……在又牺牲了两根钻头后,第一个合格的0.5毫米微孔终于被打出来了!虽然孔壁光洁度还不完美,但尺寸和深度都达标了。
有了成功经验,后面的加工就顺利多了。精车、内腔仿形、微孔加工、研磨、抛光……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整个车间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专注的气氛,机床的轰鸣声、金属的摩擦声、偶尔的讨论声,交织成一曲工业的交响乐。
三周后,十五个闪闪发光、如同工艺品般的精密喷嘴零件,整齐地排列在铺着绒布的检验台上。每一个零件都经过了秦奋、王建军、刘小虎三人的交叉检验,尺寸、公差、光洁度,甚至用放大镜检查了微孔内部和边缘,确保没有任何瑕疵。
“完美!”秦奋拿起一个零件,对着灯光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批零件的质量,绝对达到了国际水准,甚至超出了图纸的部分要求。
接下来是包装和发货。秦奋特意找来干净的塑料袋和柔软的棉纸,将每个零件小心翼翼地单独包裹,再整齐地码放到一个大小合适的硬纸盒里,里面塞满了碎纸屑防震。包装盒外面,他用英文工整地写上了收件人地址和“精密零件,小心轻放”的字样。
通过钱卫东的关系,联系了省机械进出口公司,委托他们将这个小包裹通过邮政渠道寄往香港梁永昌指定的地址。运费自然是星辰精密自己掏了。
当那个小小的包裹被邮局接收,盖上邮戳的那一刻,秦奋、王建军、刘小虎站在邮局门口,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十五个小小的零件,价值或许不过几百块人民币,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星辰精密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订单。它不仅是对他们技术实力的直接检验,更是他们叩响国际市场大门的第一声清脆的回响。
夕阳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秦奋望着南方,心中默默想道,梁先生,希望我们的产品能让你满意。这只是一个开始,星辰精密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