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第2页)
红旗农机修造厂?秦奋眼睛一亮。这个厂他有点印象,规模不算太大,但位置确实不错,离铁路近,意味着将来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会比较方便。而且,农机厂一般都会有比较大的车间和一定的电力容量,非常适合他的需求。
道谢之后,秦奋立刻调转车头,朝着城东方向骑去。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他找到了那片略显荒凉的厂区。围墙有些破败,大铁门锈迹斑斑地敞开着,里面杂草丛生。几栋红砖砌成的厂房矗立在荒草中,玻璃窗大多已经破碎,露出黑洞洞的窗口,显得有些萧索。
秦奋推着车子走了进去,在一个看门的老大爷那里打听了一下。老大爷告诉他,这个厂子倒闭后,场地被市二轻局收回了,现在暂时由旁边一个街道五金厂代管着,主要是堆放一些杂物。
秦奋心中一动,立刻赶往那个街道五金厂。五金厂的厂长姓赵,是个五十岁左右、身材微胖的中年人。听秦奋说明来意,表示想租赁红旗农机厂那边的部分厂房,赵厂长显得有些意外。
“租那个地方?小伙子,那地方可有点偏,而且破破烂烂的,水电都停了,你租来干嘛?”赵厂长狐疑地打量着秦奋。
“赵厂长,我是搞机械加工的,现在地方不够用了,想扩大点规模。”秦奋拿出自己的个体工商户执照和之前跟几个国营厂签订的加工合同复印件,递了过去,“我看中那边地方够大,离货运站也近。至于水电和修缮,我自己可以想办法解决,费用也由我承担。我就是想租个场地。”
赵厂长翻看着那些合同,特别是看到水泵厂和东方仪表厂的公章时,眼神微微变了变。这年头,能接到国营大厂精密加工订单的个体户,可不一般。他沉吟片刻,说道:“这个厂房是二轻局的资产,我们只是代管。按理说,出租需要经过局里批准。不过嘛……”
他话锋一转,手指在桌子上有节奏地敲了敲:“那个地方空着也是空着,每年我们还得派人看着,也挺麻烦。你要是真有诚意,也不是不能商量。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先租一间车间,大概三百多平米,年租金……嗯,六百块钱,一年一签。水电你自己去供电局和自来水公司申请恢复,修缮费用也你自己出。另外,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秦奋问道。
“我们五金厂,有时候也需要加工一些冲压模具或者维修设备零件,以前都是求爷爷告奶奶地找大厂帮忙,人家还不一定乐意接。”赵厂长搓了搓手,“你要是租了厂房,以后我们厂里有这方面的活儿,得优先给我们解决,价格嘛,随行就市,不能太离谱就行。”
秦奋心中暗喜,这简直是瞌睡送来了枕头!他正愁业务来源不够稳定,能搭上这个五金厂,也算多了一条路子。而且,对方提出的条件合情合理。
“没问题!”秦奋立刻答应下来,“赵厂长,只要是我能力范围内的活儿,保证优先给您办好!价格您放心,绝对公道!”
“好!爽快!”赵厂长也露出了笑容,“那就这么定了!我这就给你开个证明,你自己去跑水电。租金嘛,等你水电通了,正式搬进去再交。”
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秦奋千恩万谢地拿着赵厂长开的场地使用证明,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接下来的几天,秦奋和王建军兵分两路。秦奋负责跑供电局和自来水公司,办理水电恢复手续。这个过程比想象中要复杂,各种申请、审批、勘察,没少磨嘴皮子,也没少递烟塞点“好处费”,总算是在一周内搞定了。王建军则带着秦奋临时找来的两个小工,开始清理和修缮那间三百多平米的车间。
车间内部很高,采光也不错,就是地面有些坑洼,墙壁也需要重新粉刷。王建军指挥着两个小工,先把里面的杂草和垃圾清理干净,又找来水泥砂石,把地面仔细地修补平整。秦奋则采购了石灰和涂料,大家一起动手,将内墙和屋顶重新粉刷了一遍。
仅仅一周多的时间,原本破败不堪的车间就焕然一新,变得宽敞明亮起来。
场地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添置设备。一台车床显然是不够的。秦奋的目标是,至少再增加一台普通车床,一台万能铣床,以及一台小型平面磨床。这样,“星辰精密”就能初步具备车、铣、磨、钳全套加工能力,可以承接更多种类的业务。
买新设备是不现实的,价格昂贵不说,这个年代指标也很难弄到。秦奋的目标还是放在二手设备上。他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关系,包括刘师傅、钱卫东、甚至赵厂长,四处打听哪里有淘汰或者闲置的机床。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赵厂长的牵线,他从一家经营不善的集体小厂那里,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了一台成色尚可的C620普通车床和一台老式的x61w万能铣床。平面磨床暂时没找到合适的,秦奋决定先缓一缓。
设备运抵新厂房的那天,秦奋、王建军还有刘小虎都异常兴奋。看着两台“新”的大家伙被小心翼翼地卸下,安置在规划好的位置上,秦奋感觉,“星辰精密”的骨架,终于初步搭建起来了。
他任命王建军为车间主管,负责钳工组和日常生产管理。他自己则继续负责车工和技术攻关,同时开始手把手地教刘小虎操作C618车床。刘小虎虽然年轻,但手脚麻利,学习也很用心,秦奋相信假以时日,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车工。
人员增加了,场地扩大了,设备也增多了。那个拥挤、简陋的仓库式作坊,正在迅速地朝着一个小型工厂的形态转变。虽然规模还很小,管理也很粗放,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秦奋站在焕然一新的车间中央,看着王建军在工作台前专注地研究一张模具图纸,刘小虎则在C618车床上练习着最基础的车外圆操作,另一台C620和铣床也已经接好电源,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业豪情在他胸中激荡。
“星辰精密”,不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它开始拥有自己的团队,自己的阵地。从作坊到工厂,这是量变,更是质变。这是“星辰精密”迈向工业霸主征途上,一个崭新且坚实的起点。
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也必将接踵而至,但此刻,秦奋充满了信心。他的目光越过眼前的机器和人员,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宏大、更加辉煌的工业帝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