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秦奋的反击,石破天惊!(第2页)
师娘应了一声,连忙去里屋拿酒。
刘国栋给自己倒了一满杯,又给秦奋倒了一杯,端起来,闷闷地说:“你要走,我不拦你。但是,你给我记住了!外面不比厂里,人心险恶,步步是坑!凡事多长个心眼,别轻易相信人!要是混不下去了,或者受了欺负,别死撑着!红星厂……这里,永远是你的家!我这个师傅,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不管你!”
说完,他猛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眼眶微微有些发红。
秦奋心中一热,鼻子发酸。他知道,师傅这是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了最终的默许和担忧。他端起酒杯,也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直冲喉咙,仿佛将所有的决心和离愁都一并咽下。
“谢谢师傅!我记住了!”
从师傅家出来,秦奋的心情沉重而又坚定。他知道,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了。
接下来,他找到了张工和技术科科长老李。
对于秦奋要停薪留职的决定,张工的反应是震惊和惋惜。“小秦,你可想好了?这太可惜了!你现在正是出成绩的时候,厂里对你期望很高啊!”
老李则显得更官方一些,但也带着规劝的意味:“秦奋同志,你的技术能力我们都看在眼里。厂里正是用人之际,你这个时候离开,对我们技术科是很大的损失。组织上对你也是有培养计划的。你再好好考虑考虑?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嘛。”
秦奋一一表达了感谢,但态度很坚决。他没有过多地描绘自己未来的宏伟蓝图,只是强调了个人的发展意愿,以及想出去闯一闯、实践自己技术想法的决心。他反复说明,自己并非对工厂不满,而是有自己的追求,并且会按照规定办理停薪留职手续,保留关系。
张工和老李见他主意已定,虽然惋惜,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停薪留职虽然少见,但并非没有先例,尤其是在一些非关键岗位上。只是像秦奋这样被寄予厚望的技术尖子主动要求停薪留职,确实是头一遭。
最后,秦奋拿着写好的申请书,敲开了厂长赵宏星办公室的门。
赵宏星,这位四十多岁、精明强干的厂长,正在批阅文件。看到秦奋进来,他放下笔,示意他坐下。
“小秦来了?有什么事吗?”赵宏星的语气很平和。
秦奋将申请书双手递了过去:“赵厂长,这是我的停薪留职申请,请您审阅。”
赵宏星接过申请书,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微微蹙起,但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的表情,似乎早已听说了风声。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秦奋:“理由呢?我想听听你真实的想法。”
秦奋定了定神,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不卑不亢地表达了一遍,感谢厂里的培养和器重,但个人更希望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锻炼自己,尝试将技术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创办自己的实业,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赵宏星静静地听着,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办公室里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墙上的挂钟发出单调的滴答声。
“你想好了?”赵宏星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出去单干,可不是闹着玩的。困难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我想好了,赵厂长。不试一试,我永远不知道自己行不行。”秦奋回答。
赵宏星盯着秦奋看了足足有半分钟,仿佛要从他眼中看出些什么。最终,他缓缓点了点头:“好吧。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既然你决心已定,我也不强留你。”
他拿起笔,在秦奋的申请书上龙飞凤舞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写上“同意,按规定办理”几个字。
“不过,我也有个条件。”赵宏星放下笔,看着秦奋,“停薪留职期间,红星厂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你不能推辞。”
秦奋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赵厂长的意思。这既是给他留了一条潜在的后路,也是厂里不愿完全放走他这个技术人才的一种策略。
“赵厂长放心!只要厂里需要,我一定尽力!”秦奋郑重地承诺道。
“好,去人事科办手续吧。”赵宏星挥了挥手。
走出厂长办公室,秦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照在他年轻的脸上,也照亮了他手中那份签了字的申请书。
这张薄薄的纸,仿佛一道分水岭,隔开了他过去安稳的工厂生活,指向了一个充满未知却又让他热血沸腾的未来。
“停薪留职”的手续很快办了下来,期限暂定为一年。消息传开,整个红星厂都轰动了。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惋惜者有之,等着看笑话者亦有之。
但秦奋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他的心,早已飞向了远方。
他开始整理行装,清点自己所有的“家当”——那笔“投机”赚来的万元存款,加上几次奖金和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总共约有一万三千多元。这笔钱,在1980年,无疑是一笔巨款,但对于创办一家精密机械厂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然而,资金的匮乏并没有让他退缩。他的眼中,燃烧着创业的火焰。
站在即将远行的门槛上,秦奋回望了一眼这个他生活和奋斗了数年的地方。这里有他的青春,有他的汗水,有他的第一份荣耀,也有关心他、帮助过他的人。
但他知道,雄鹰,终究要飞向更辽阔的天空。
“再见了,红星厂。”他在心中默默地说。
然后,他转过身,没有丝毫留恋,迈开大步,朝着那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毅然决然地走了出去。
属于秦奋的“下海”之路,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