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市场调研,上海滩的机遇(第2页)
然而,身处这一切漩涡中心的秦奋,内心却远没有外人看起来那么激动和满足。
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固然很好,物质条件的改善也让他轻松了不少。但他来自未来,深知这个时代正处在一个怎样剧烈变革的前夜。眼前这个看似稳固的“铁饭碗”,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将会被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得七零八落。红星厂这样的传统国企,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方向,适应变化,最终的命运很可能是被淘汰或者艰难重组。
他现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信息差和超越时代的技术知识。但这并非长久之计。他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一个能够让他将脑海中那些宏伟蓝图付诸实施的舞台。
待在红星厂,按部就班地走技术路线,或许他最终能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总工程师,甚至走上领导岗位。但这远远不够。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业帝国,是站在世界工业之巅,是真正地用技术改变世界,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修修补补,或者在有限的框架内做一些改进。
“秦奋,最近看你好像又有心事?”一天下班后,张工叫住了他。作为最早发现并赏识秦奋的技术人员,张工对这个年轻人格外关注。
“没什么,张工,”秦奋笑了笑,“就是感觉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压力有点大。”
“有压力是好事,说明你想进步!”张工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可是咱们厂重点培养的对象,前途无量!好好干,别辜负了厂领导和大家的期望。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随时来找我,咱们一起研究。”
“谢谢张工,我会的。”秦奋点头应道。他能感受到张工的善意和期许,也明白在目前的环境下,留在厂里似乎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必然会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就连他的父母,在收到他寄回的钱和信件后,也激动得无以复加。在他们看来,儿子能在国营大厂里当上“准技术员”,拿高工资,受领导器重,这简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他们反复叮嘱秦奋,要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铁饭碗”。
周围所有人的期望,厂里给予的优厚待遇,以及“铁饭碗”本身所带来的安全感和荣耀感,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一种无形的压力,试图将秦奋牢牢地固定在现有的轨道上。
有时候,夜深人静,秦奋躺在宿舍的单人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火车汽笛声,也会感到一丝迷茫。留下来,安稳,受人尊敬,前途可见。走出去,风险巨大,前途未卜,甚至可能一败涂地。
他脑海中那个“财富帝国系统”似乎也沉寂了许多。自从上次解锁“初级机械设计”并完成磨床改造任务后,系统并没有发布新的主线任务,只是偶尔会提示一些可以学习的技术资料,或者对他的某些想法进行可行性评估。仿佛也在等待他做出最终的选择。
秦奋知道,他正站在人生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一边是看似金光大道、众人艳羡的体制内坦途;另一边,则是充满荆棘、需要巨大勇气和智慧去开拓的未知荒原。
“铁饭碗”确实诱人,它代表着稳定、安全和一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成功。尤其是在这个物质匮乏、普遍缺乏安全感的年代,它的分量重如泰山。放弃它,需要莫大的决心。
但秦奋的目光,早已越过了红星厂的高墙,投向了南方那片正在悄然发生变革的热土,投向了未来那个风起云涌、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世界。
他轻轻叹了口气,翻了个身。心中的天平,其实早已开始倾斜。只是,他还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一个能够说服自己,也能尽量减少对关心他的人造成冲击的理由和时机。
窗外的月光,清冷如水,洒在桌上摊开的书本上,映照着一行标题——《关于经济特区建设的几个问题》。
夜还很长,而秦奋知道,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眼前的荣耀和诱惑,不过是漫长征途中的一个小小驿站。他短暂地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地位提升带来的便利,但内心深处那不安分的火焰,却从未熄灭,反而因为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而燃烧得更加炽烈。他知道,自己终将离开这里,去追寻那真正属于他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