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3章 严打前夜的急智(第2页)

秦奋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他找到负责这批资料的老工程师张工,恭敬地将自己的整理稿和遇到的问题提了出来。

张工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是厂里为数不多的几个老牌大学生之一,在技术方面很有权威。他接过秦奋的稿子,扶了扶眼镜,仔细看了起来。

起初,张工的表情有些漫不经心。在他看来,一个车间的学徒工,能把外文资料看懂就不错了,整理翻译?恐怕是囫囵吞枣,错漏百出。

但看着看着,张工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神也变得专注起来。他发现秦奋的整理稿不仅字迹清晰,而且对原文的理解相当到位,一些关键的技术要点都把握住了。更难得的是,对于一些不确定的术语,秦奋没有胡乱翻译,而是用红笔做了标记,并附上了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嗯……这几处,你的理解基本是对的,只是用词可以更精确一些……”张工放下稿子,难得地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小伙子,你这外语水平可以啊!哪个学校毕业的?”

“张工您过奖了,我就是高中毕业,现在在跟着厂里的夜校学习,自己瞎琢磨的。”秦奋谦虚地回答。当然,他不会说自己是靠着系统“速成”的。

“瞎琢磨能到这水平?不简单!”张工推了推眼镜,重新打量起眼前这个年轻人,“你叫秦奋是吧?哪个车间的?”

“一车间的,跟着刘国栋刘师傅。”

“哦,老刘的徒弟啊。”张工点了点头,“不错,小伙子,有前途!以后有什么技术上的问题,可以来问我。”

得到老牌工程师的认可和“许诺”,秦奋心中又是一阵欣喜。这意味着,他向厂里的技术核心圈,又迈进了一小步。

从技术科出来,秦奋的心情格外舒畅。他感觉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脚踏实地,提升技术,积累人脉,这才是通往未来的阳关大道。

就在这时,他看到车间主任于德水急匆匆地从办公楼方向走来,脸上带着一丝焦急和兴奋交织的复杂表情。

“秦奋!秦奋!”于主任隔着老远就喊了起来。

“主任,您找我?”秦奋赶紧迎了上去。

“快!跟我来!”于主任一把拉住秦奋的手腕,不由分说就往自己的办公室走,“深圳那边来信了!你那个滤芯,有消息了!”

秦奋的心猛地一跳!

来了!等了这么久,终于有消息了!

跟着于主任快步走进办公室,只见办公桌上放着一封已经拆开的信件,信纸是那种在内地很少见的、质地稍硬的白色书写纸。

“你自己看!”于主任把信递给秦奋。

秦奋接过信,快速浏览起来。信是那个“深港科技服务部”寄来的,字迹工整。信中说,经过多方努力,他们终于通过香港渠道,找到了秦奋所需要的那种5微米高精度滤芯,是德国产的原装货,质量绝对保证。但是,价格……

“三百五十块!一枚!”于主任在一旁补充道,语气带着震惊和肉痛,“这帮香港佬,心也太黑了!一个破滤芯,敢要三百五!抢钱啊!”

秦奋看到那个价格,也是倒吸一口凉气。他预估过价格会很高,但没想到会高到这种程度!三百五十块,这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了!他南下折腾了那么久,冒了那么大风险,卖掉五块电子表,净利润也才不到五百块。现在,仅仅一枚滤芯,就要花掉三百五!

这已经不是“渠道费”的问题了,这简直是“敲竹杠”!

“主任,这价格……”秦奋皱着眉头,有些犹豫。他自己倒是有钱支付,但他不能表现出来。

“我知道贵!贵得离谱!”于主任烦躁地摆了摆手,“但是,不买怎么办?那台m1432A就一直趴窝?那可是咱们厂的宝贝!多少精加工等着它呢!这事我已经跟厂长汇报过了,厂长咬着牙说……买!只要东西是真的,能用,就买!”

于主任看着秦奋,语气变得郑重起来:“秦奋,这事还得你跑一趟。对方要求先款后货,得把钱汇过去,他们才肯发货。厂里财务流程慢,而且对外汇款手续麻烦。你脑子活,路子广,上次也是你联系上的。这笔钱,厂里先拨给你,你负责把钱安全地汇过去,然后盯紧他们发货!这可是三百五十块!出了岔子,我跟你都没法交代!”

秦奋明白了。这不仅是个采购任务,更是一个沉甸甸的信任和考验。三百五十块,在1980年的国营工厂里,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厂里愿意把这笔钱交给他一个学徒工去处理,足以说明对他的看重。

“主任,您放心!”秦奋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保证完成任务!钱款安全汇到,滤芯安全到厂!”

他知道,这枚昂贵的滤芯,不仅仅关系到那台磨床的修复,更关系到他自己在红星厂未来的发展。办好了这件事,他将彻底坐稳“技术能人”的位置,为后续的晋升和发展铺平道路。

而他存折里那笔近九百元的“秘密资金”,在这一刻,似乎又有了新的意义。它不仅是个人财富的积累,更是他应对未来挑战、抓住机遇的底气所在。虽然“万元户”的标签,离他还很遥远,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公开贴在他的身上,但那种掌握着资源、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自信,已经在他心中深深地烙下了印记。

一个属于他的时代,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他紧了紧手中的信纸,仿佛握住了一个通往未来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