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金属加工”,技能树亮了!(第2页)
秦奋皱起了眉头,手指轻轻敲击着冰冷的轴承座。
“系统,扫描分析这台studerrhu450磨床主轴单元的损伤情况,评估修复可能性,并检索知识库中八十年代初期国内可能存在的替代轴承方案或修复技术。”他在心中默念。
冰冷的机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扫描分析中...】
【目标:studerrhu450万能外圆磨床(序列号0319)】
【主轴单元损伤评估:前轴承滚道严重磨损、保持架破裂,后轴承滚子表面剥落。主轴锥孔轻微划伤。轴承座存在非专业拆卸造成的变形。】
【修复可能性评估:若采用原厂标准修复,需更换原装进口轴承组及修复主轴锥孔、轴承座,难度极高,成本巨大,当前条件下几乎不可能。】
【替代方案检索:】
【寻找国内最高精度等级轴承替代:p4级角接触球轴承及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国内洛轴、哈轴等厂家有少量生产,但精度稳定性与原装studer轴承存在显著差距,可能导致磨削精度下降。需精确测绘原轴承尺寸进行定制或寻找尺寸相近型号。】
【主轴修复技术:可尝试对主轴锥孔进行研磨修复。轴承座变形需进行精密镗削修复。】
【降级使用方案:若无法获得p4级轴承,可选用p5级轴承,但磨削精度将进一步降低,仅能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外圆磨削。】
【综合建议:修复挑战巨大,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关键在于能否获得或制造出合格的高精度轴承,并对主轴及轴承座进行精密修复。若能成功修复,其加工精度仍将远超厂内现有国产磨床。】
秦奋默默消化着系统提供的信息。果然,轴承是最大的拦路虎。p4级轴承,在1980年的中国,那绝对是顶级精密部件了,产量稀少,价格昂贵,而且尺寸规格未必匹配。
但系统也指明了方向,并非完全不可能!
只要能解决轴承问题,再配合他重新设计的电气控制系统和修复的液压系统,这台被废弃的瑞士精密磨床,就有可能重获新生!
一旦成功,它能带来的价值将是巨大的。红星厂目前最缺乏的就是高精度加工能力。很多关键零部件的精度要求,现有的设备要么勉强达标,要么干脆无能为力,严重制约了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研发。如果能拥有一台达到微米级加工精度的外圆磨床……
秦奋仿佛已经看到了,修复后的磨床在车间里高速旋转,砂轮与工件接触,迸发出细密的火花,加工出表面光洁如镜、尺寸精准无比的零件。那将是他撬动红星厂现有技术格局,为自己赢得声望和资源的第一个重要支点!
当然,这绝非易事。首先,他得说服厂领导,同意他来“倒腾”这台已经被判定为废铁的机器。其次,他需要资源,需要时间,需要其他工种的配合。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他必须找到解决核心部件——尤其是主轴轴承——的办法。
就在秦奋全神贯注地思考着修复方案时,一个苍老而略带沙哑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喂!小同志,你在那鼓捣啥呢?”
秦奋心里一惊,猛地回过头。
只见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戴着老花镜、身材瘦小的老大爷,正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把大扫帚,好奇地打量着他。老大爷头发花白稀疏,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却还算清亮。
这是……看管废品堆的老孙头?秦奋有点印象,好像是厂里退下来的老工人,返聘回来看管这片地方,顺便做些清理工作。
“孙大爷,您好您好!”秦奋连忙站直身子,脸上露出一个憨厚老实的笑容,“我……我就是周日没事,过来转转,看看这些旧机器。”
老孙头推了推眼镜,走近了几步,目光也落在那台半残的瑞士磨床上,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似乎是惋惜,又似乎是回忆。
“哦,看这个啊?”老孙头用扫帚柄指了指磨床,“这可是当年的宝贝疙瘩哟!瑞士货,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刚来那会儿,厂里当祖宗一样供着,专门给它盖了个小间,恒温的!可惜啊……”
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金贵是金贵,也娇贵得很。用了没几年,洋玩意儿就水土不服,主轴坏了,电控也老出毛病。找洋人修吧,人家狮子大开口,零件比整机还贵!厂里自己也修不好,一来二去,就扔这儿了。都快十年了吧……”
老孙头的话,印证了秦奋的猜测。
“是啊,看着是挺可惜的。”秦奋顺着他的话说,小心翼翼地试探道,“这么好的机器,要是能修好,肯定比咱们厂现在那些强多了吧?”
“强?那是强太多了!”老孙头咂了咂嘴,“当年它好的时候,磨出来的活儿,那叫一个光溜!精度高得很!可惜喽……”他再次摇头,仿佛在感叹一件稀世珍宝的蒙尘。
秦奋心中一动,觉得这是一个获取更多信息的好机会,连忙凑近乎道:“孙大爷,您老在厂里时间长,肯定清楚。这机器……当初坏的时候,拆下来的零件,还有没有可能……找到?”
老孙头眯起眼睛想了想,用扫帚柄敲了敲地面:“拆下来的零件?嗯……当初好像是技术科那帮人拆的,有些说要研究,有些说看看能不能找替代,乱七八糟的。后来修不好了,估计也就随手扔仓库哪个角落了,或者……干脆也当废铁处理了。谁还记得那么清楚?”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那个电气柜里的东西,倒是被收废品的拆了不少铜线和银触点去卖钱,可惜了那些进口的玩意儿。”
秦奋心中了然,看来指望找到原装零件是没戏了。不过,老孙头的话也透露了一个信息——技术科曾经介入过。或许,技术科的资料室里,还保存着这台磨床的部分图纸或者说明书?哪怕只有残缺的一点,也比他现在两眼一抹黑要强。
“谢谢您了,孙大爷,我知道了。”秦奋感激地说道。
“没事瞎转悠啥?这里灰大得很。”老孙头摆摆手,“赶紧回去吧,别把衣服弄脏了。”说完,他便佝偻着腰,继续挥动着扫帚,清理着散落在地上的碎屑,仿佛刚才的对话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
秦奋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那台静静躺在废铁堆中的瑞士磨床,仿佛在与一位落难的王者进行无声的交流。
他转身离开了这片充满铁锈和遗忘气息的角落,脚步却比来时更加沉稳有力。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映出一种混杂着兴奋、凝重和志在必得的神情。
废品堆里的“珍珠”已经找到,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让它重新焕发出应有的光芒。这第一步棋,该如何落子,他心中已经开始勾勒出模糊的轮廓。
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他别无选择,也充满信心。因为他知道,这台蒙尘的瑞士磨床,将是他在这工业洪流中,撬动未来的第一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