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佛法(第2页)
“陛下仁德,赐我佛道田地以自养,更设‘通义’之考,使我等修行者明经义、知法度、辨是非,不致迷惑于歧途。度化施主这般迷途巨枭,使其弃恶从善,既是践行我佛慈悲本怀,亦是响应朝廷教化万民之国策。免除三年田赋,”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因激动而屏息的尼姑们,声音提高了一分,“此乃朝廷对我庵完成此等‘感化大功’之嘉许,是陛下恩泽浩荡!让我等能有更多余力修缮佛堂,印赠经卷,周济贫弱,行更大的善业,结更大的善果。此非贪恋世俗之利,实为成就更大之善因善缘!”
这番话语逻辑严密,将朝廷政策、宗教责任、民生实际、乃至国家治理方略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流畅无比。这正是大周推行宗教改革多年,要求佛道弟子必须精通本门经典,更要通晓儒家经义和朝廷律法,通过严格考核方能获得度牒的结果。静玄师太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口中的“通义”,便是那融合了儒释道精要的考核。
刘葭彻底哑然。但也意识到了不对劲,很不对劲。
她的能力在来到京城前还是挺有效果的,已经让赵匡胤连续处决好几名押送的人了。
但是不管是刚才的内侍还是面前的尼姑们,她的能力似乎都没有产生效果。难道能力失效了?
师太并没有给她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快速和内侍做完对接后,静玄师太适时上前一步,一把抓住面前的三年田赋,带着不容置疑的引导意味:“施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随贫尼去禅房吧,饮一盏清茶,听一段佛法,或可解你心中万千烦恼结。”
佛堂门外,阳光灿烂,照耀着尼姑庵后院整齐的菜畦。几个年轻的比丘尼正和穿着灰色道袍、动作略显僵硬但力气不小的老太监(曾经的宫中内侍)一起,弯腰侍弄着蔬菜,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刘葭知道,她的去留,此刻取决于能否满足这些渴望“三年免税”的修行者的度化标准。
她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对能力再次神秘失效的巨大困惑和不安。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冰冷的疲惫和一丝认命的嘲弄。她挣开了静玄伸出的手,自己缓缓地、有些踉跄地站起身,声音干涩:
“带路吧,师太。”
看着刘葭在静玄师太引领下,走向禅房那幽深的门洞,一个站在后排、面容尚显稚嫩的比丘尼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双手紧紧合十,对着身边年长些的师姐,用激动得发颤的气音低低欢呼道:
“阿弥陀佛!三年田赋啊……师姐,这下真是佛祖显灵,皇恩浩荡了!”
“咳咳,师妹,佛法,佛法,我等出家人应该无痴无嗔。”
禅房的门在刘葭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外界的阳光与喧嚣,也暂时隔绝了那萦绕在她心头的巨大谜团——为什么她的力量,在这里如同从未存在过?